公孫瓚失利的原因是因為他長期以輕騎兵打北匈奴,雙方都是輕騎,導致他忘記了步兵對付輕騎兵的方式,也忘了漢室王朝當年是如何趕走匈奴的。
但是馬匹的獲得對於曹『操』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中國中原地區本身就不產馬,馬這種動物喜歡氣候涼爽的地方,又逐水草而居,先不說馬王了,單單就是一匹、兩匹畜馬都要小心謹慎得用。
曹『操』的馬匹來源一方面是“劫富濟貧”,一方面是自己繁育為主,整個兗州……後來發展到兗州同豫州,都在荒地上種植了大量的苜宿草,苜宿草一來是極其優秀的乾草,二來它可以提供給母馬充分的養分,促進『奶』水的分泌,三來它的生長過程中可以肥田,基本上一片田地長上三年的苜宿草後,只需要稍稍修整就可以開墾,加上苜宿草本身就有自播『性』,傳播很快,民眾也樂於種植。
而『奶』水足了,小馬駒從母親那裡得到的抗體越足,就長得越強壯。
尤其在呂布帶來了他的騎兵隊之後,他隊中的那些公馬都被當做了種馬,雖然這些英武不凡的大馬多半都看不上曹營那些長得頗有些歪瓜裂棗的小母馬們,但是春天來了……本能也抑制不住,在荷爾蒙的作用下,小母馬也漂亮了好多,能咋辦呢,總不能往同伴身上騎吧?……也不是不能騎……就是,咳。
一匹小馬自出生到可供驅使,需要三年左右,這三年內它們食用的都是經過夏安然特配的精飼料。
和曹營以往均以牧草飼餵不同,為了培育出健康的小馬駒,夏安然非常奢侈的在它們的飼料中加入了豆餅、麥粒、麩皮等作為人也可食用的材料所製作出的精飼料。
若非是他堅持,加上種植苜宿草確實有效果,還有荀彧的信任,如此行為早就被人喊停。
除卻這些,他還在馬廄中懸掛了鹽塊同貝殼粉,供馬匹『舔』舐,以便攝取鹽分以及鈣離子,還進行消毒、治療,產後護理等等。就連它們喝的水,都是涼白開。
也正因為這些舉措,才能夠使得曹營的小馬駒在這些年裡數量直線上升,而之後新組建的騎兵隊有不少都是從小馬駒開始照顧自己的馬匹,默契和信任度自不必提。
如果馬鐙的存在先一步傳達出去,這種仿製極為簡單的器具,只會成為其他兵營快速裝備並且反制他們的幫手。而另一樣騎兵的秘密武器——馬蹄鐵,亦是如此。
當然,能夠如此,也是因為這些時間裡面,曹營的戰馬因為年齡小,大部分都沒有經過高強度的訓練,獸醫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檢查他們的指甲病,並且進行人工的干涉,
所以其實,在這場同袁紹的戰爭之前,曹營的馬匹,也暫時不需要馬蹄鐵。直至袁紹一統北方,曹『操』嗅到了戰爭的氣息,馬蹄鐵的配裝才開始進行。
而這段時間以內,曹營並沒有和其他勢力發生過任何的武裝衝突,自然也就無人得知了。
出於對此時代保密措施的不信任『性』,當曹營的軍隊開始大規模配裝開始。便將城市封鎖,不過好在,因為曹軍和袁紹軍隔了一整個黃河,資訊流通較難,現在看來,封鎖的效果,比想象中好了很多。
正在此時,呂布良好的視力使他看到,河面上,袁紹軍的重騎兵部隊開始過河。
相較於輕騎兵,重騎兵為了頂住箭雨,一身的鎧甲,加上武器,其本身的重量和馬匹的重量,達到了近400多斤。
這樣的部隊,自然不可能像輕騎兵一樣聚集在一起抱團前進,
他們必須要考慮黃河冰面的承受能力,所以他們是隔開了若干個身位,保持著一個較為保守的軍列前進。
見狀,呂布朝著傳令兵彈了一下手,傳令兵高高得舉起了旗幟,以旗語向下示令。
重騎兵的前進速度很慢。
一來他們受制於馬匹的負載重量,若走得太快馬匹的體力會大量消耗。
二來也是因為,在冰面上走路要防止打滑。
按照重騎兵的負重,倘若馬匹不慎摔倒在了冰面上,很有可能就會將這冰面打出一個洞。而且最麻煩的是,重騎兵如果摔倒了,他們一時之間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事先他們在袁紹的屬地裡面尋找了冰地已經練習過了好幾次該如何有效的在冰面上行走。否則即便是袁紹命令,他的屬下也不會同意硬生生的將這一支珍貴的重騎兵派出來做實驗。
而等這一次,部隊意識到己方人馬竟然被壓制著的時候,他們不由自主的加快了速度。
但是這一加速也使得重騎兵的部隊出現了集結的症狀,指揮人意識到危險,趕緊示意大家後退分散,生怕因為重量的增加使得冰面破裂。
但是他沒有想到,敵方的曹營,等待著的也就是這一時機。
大型投石機,被推出了後方,列陣於前,十多臺投石機在冬日暖陽下舒展開身子,『露』出了獠牙。
為了投石機所組建訓練的專門部隊整齊待命。
一箱一箱重型石球被搬出列裝,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這一次他們所取出的,均都是投石機所能承載重量最重的石頭。
指揮官有些可惜得想,能找到這些石頭可不容易了,只可惜居然是一次『性』的。
他示意旗兵做出已就位的表示。
很快,他們就得到了進攻的指令。
袁紹軍的指揮官們早早就看到了被曹軍支起的投石機,他們心中有警惕,但是有介於此時投石機距離他們尚且遠,所以心中實則不慌,指揮官一邊起馬前行,一邊在心中思忖,一會兒上了岸要在哪兒集結團隊,投石機攻速雖慢,但是傷害很高,且落點飄忽不好判定,是否當繞行……
不,不可繞行,曹軍所選擇的地點正佔盡地利,若是繞行,則可能被其繞背。
正當指揮官還在心中嘩啦地圖的時候,忽就聽聞風聲,他一抬頭,便見天降落石。
怎麼可能!!他們距離對方投石機的距離,當有三百步!曹軍的投石器莫不是能夠投到300步外?
但是即便如此,他心中未慌,袁紹軍騎兵分散開,對方不過這幾臺投石機,我方縱然會有損失,卻也不會是毀滅『性』的,硬要說投石機在非攻城時,又是用在如此空曠的場面上……莫不是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