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色』慎重“『操』當謝二位先生提點,是『操』大意了,差點便釀成了大禍。”
荀彧微微一笑,他倒是認為,只要能夠有收穫,那麼這一場戰爭就不算是真正的失敗,更何況主公若是因此得到教訓,已經可以說是非常輕的代價了。
倒是旁聽的夏安然因此注意到了一件事情,他之前一直都忽視的一件事情。
因為東漢末年災害頻發,又爆發了若干次饑荒,所以他一直都沒有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獲取更多的糧食上面,而沒有注意到水這件事情。
明明之前有之前讀書的時候就有念過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的典故,雖然這個典故究竟是真是假也說不清楚,但是既然被安在了曹『操』身上,那麼就說明這件事情可能本身的確是與他有關的,但夏然之前一直都沒有重視這個問題。
他仔細想了半天,關於在野外如何獲取水,他也的確是只知道向下地下挖掘這一條,另外幾條比如什麼採集『露』水,或者說是利用植物蒸騰獲取植物內的水分,這些都需要現代裝備的支援,但是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他當然是拿不出塑膠袋的,那有什麼替代物嗎?
當天結束了這一場會議,下了衙夏安然就去工房問了這個問題,
誰知他意料之外的,很快得到了回答,要防水,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柔軟度,可塑『性』強,那不就是桐油紙嗎?
桐油正是這個時代相對來說比較奢侈的一個物品,尤其是北方城市,昌邑的桐油儲量一直都不夠多,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浪費桐油去造出一張桐油紙。
這兒的人使用的都還是最原始的木傘,尚且沒有出現南方的那種油紙傘,所以夏安然一時之間都忘記了還有這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的防水產物——桐油紙這樣東西。
而且在他的概念裡,桐油紙雖然可以防水,但是其質地應該也十分堅硬。
那麼桐油紙能不能起到和塑膠袋一樣的凝水作用呢?關鍵是,它是否能夠做到塑膠紙那樣的能夠將水蒸氣阻擋下來的程度呢?他需要做實驗,夏安然跑去郭嘉那裡拿了一些桐油過來,又去紙坊拿了新創出的一種特別柔軟的紙張,這紙也是工房匠人推薦使用的紙料。
工匠在這些紙張上面刷上桐油,乾溼交替了三次,經過實驗,這些紙的確有了一定的防水效果,在拿到成品紙的下午,夏安然就在工房空地中央挖了一個坑,這個地方周圍毫無庇廕,太陽可直『射』,現在又值大暑,氣溫非常的高。
他命人在坑中放置了一些剛剛砍伐下的連著樹葉的樹枝,然後在坑的正中間放了一個陶碗,坑上覆蓋了這張桐油紙。
最後,在桐油紙的正中間放了一個小東西使得它的中間向下凹陷。
如果桐油紙當真能夠像塑膠紙一樣密閉的話,理論來說它的確可以起到收集水的作用。
應該等到過上一兩個小時,這些在高溫之下,由植物蒸騰散發出的水蒸氣,觸碰到無法穿過的桐油紙凝結成水珠,然後順著弧度,落到碗裡。
如果植物無毒的話,這樣收集到的水分完全可以引用。
但事實上他這樣的做法,已經有一些奢侈,在現實中野外是不會這麼做的,因為這樣子會導致植物的蒸騰出的水蒸氣被泥土吸收掉一部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塑膠紙覆蓋底部,最後這一部分水也能夠被利用起來。
但是夏安然本身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為了做一個桐油紙是否具備密閉『性』的實驗,實則他並不在乎此舉能夠吸收到多少水。
他的這一實驗很快就被郭嘉在“閒聊”時候傳了出去,在郭嘉嘴裡夏安然要做的這件事情,就是憑空的變出水來。
正因為缺少水,而只能含恨撤退的曹『操』很快得到了資訊趕了過來,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非常醒目、挖在庭院正中間的一個坑。此刻已經差不多是下午2點,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土地被曬得滾燙。
曹『操』慢悠悠晃到了坑邊,這個時候在坑邊也圍了一群小吏,正在觀察這張桐油紙。
曹『操』走去,毫無違和感得加入了圍觀的佇列中。
他的到來,一時之間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眾人正在議論紛紛。
因為自從這個坑出現到現在,不過一個時辰,他們就可以看到牛皮紙上已經有了點點水珠,
居然真的憑空生出水來了呀!
眾人紛紛驚歎,渾然未覺大領導在他們開小差的時候悄悄地來又悄悄得離開了。
曹『操』晃『蕩』去了夏安然的辦公室。
一開始聽郭嘉同他說的這張紙能夠防水,他心眼一轉,便立刻想到了可以此紙為何。
自古戰事,或為火攻,或為水攻。
火攻即是投擲火球、火箭。
水攻,則是借澤,若直白些,便是引水灌城。
曹『操』靜靜站在門口,看著夏安然在哪兒指揮將人鋸木盤,想要做一個育苗盆。
他微微闔上雙眼,打消了方才一閃而過的一個危險念頭。
喜歡我在故宮裝喵的日子請大家收藏:()我在故宮裝喵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