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專業人士。
夏安然表達了自己的敬仰之情,並且很快送上了自己過來後新作的醃料。
閩南這兒飲食清淡,來到這兒之後沒過一週夏安然就覺得嘴裡頭有些沒滋味,辣椒醬在沿途過來的時候已經吃完了,幸好親媽在給他準備種子的時候放入了辣椒種子,夏安然當時趕緊種下了一批,閩南這兒辣椒並不少見——實話說,當時辣椒傳入的地方就是閩南,只是他們都當做了觀賞物沒吃,見夏安然種辣椒這些人還以為他是看著的,直到夏安然有一日在灶房做泡菜時候,伙伕才大驚失『色』得發現夏大人是要吃這番椒啊!
可不得了了。
為此夏安然又是一番解釋、示範、重複了他若干年前的普及之路,現在才漸漸有人相信番椒原來是可食用的,但是大家紛紛表示對辛辣味道敬謝不敏,就連夏安然合作較為歡快的縣丞也表示,大人這個下官實在是承受不來,不約,我們真不約!
夏安然憋了很久了!
沒有一起吃辣的小夥伴簡直要寂寞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對他廚藝不買賬的,簡直生氣。
這大概就是——你可以看不起我做官的才能,但是不能看不起我做廚師的手藝吧。
也不知道他哪來的扭曲人生觀。
他還給沈戚帶上了一瓶醋。
產自永春的老醋,自然不是後世的商業化永春老醋,而是這兒的農戶自釀的。
這兒家家戶戶都會釀醋,地理條件太優厚了,氣溫溼度都好,水質還清甜。
這樣的水質灌溉出的農作物自然滋味優厚。
發酵完全,別的縣有時候都會托熟人來咱們這兒買醋呢——一位老農自豪地說道。
而且家家戶戶都有些自己的獨門配方,釀造出的各有不同,夏安然這次買的醋是一家姓唐的人家釀的,這家人祖祖輩輩都住在谷地,所用的糯米都是自己種的,每年賣剩下了他們便用來釀醋,也不多釀,畢竟糧食珍貴,差不多釀個一小缸夠自家來年吃,還能送些親友就夠了。
他們家的釀醋工藝特殊,就和滷料似的,一缸子老醋是祖傳的,一代代傳下來,每年都往裡頭添些陳釀,久而久之味道愈加醇厚,常有外人前來討要,也不要錢,大都以酒換醋,二碗紅酒換一碗醋。
換醋的人多半也不是為了吃,而是唐家的醋有治療風寒的效果,在當地人家得了風寒,配了『藥』後加些醋作為『藥』引,效果拔群。
但是夏安然是為了吃的。
他帶去兩罈子酒,換了一罈子醋,回來一嘗滋味果然醇厚。
他到了這個年代後,一直生活在江南,鎮江香醋雖然就是和他同省,但是在這個時代還沒有被建立出來呢。
他平時吃的還是以米醋為主。
米醋香醋的區別主要是原料不同,香醋以糯米為原材料,米醋是以大米。
夏安然是一個吃慣了香醋的人,他從小就是吃鎮江香醋長大的,吃米醋總覺得有些不得勁,味道太寡淡啦。
一個人的味覺會隨著成長退化,但是記憶卻不會,小時候吃過的東西,記憶已經模糊了,但是無意間再吃的時候,總會乍然間想起那一點點食物帶來的記憶,這是印刻在人類記憶中最早的記憶。
可能是一碗芝麻糊,可能是一塊糯米糕,也可能是糖果,可能是飲料。
總之,總有那麼一些牽動著你記憶的最美好的存在。可能那時候是和最親密的人一起吃的,也可能那時候是你最沮喪的時候吃下的,若干年後再嚐到同樣的味道的時候,雖然可能已經成長,也可能物是人非,但是總是壓不住情感牽引下的那一瞬間悸動。
陳醋和香醋有一定的類似點,畢竟原材料是糯米,但是陳醋多半會放置更長的時間使得發酵更為完全,味道會比香醋更加的濃厚也甘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