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城實業辦公樓下,一個年輕的業務員剛剛簽收了快遞。他興高采烈地回到了業務二部的辦公室,眼神中飽含著期待。年輕人把快遞盒子放在辦公桌上,拿出一把桌布刀,小心翼翼地劃開嚴密的外包裝,掏出一些填充泡沫,又取出了一個盒子。盒子上能夠看到兩個英文字母的商標,另外還有封籤也是這兩個英文字母,只不過是橘色和白色相間的。年輕人劃開外層塑膠膜,充滿期待地開啟了盒子,裡面是一部國內暢銷手機品牌剛剛上市的新型號產品。他迫不及待的把老手機的電話卡換到了新手機上,然後開機,體驗新手機帶來的新鮮感,然後和另一位好奇的同事一起交流著新手機釋出會上的種種新的功能體驗。
看著幾個工位外的年輕人,再看看年輕人手中的那部新款手機,剛好是和re定下億元賭局的那個公司的產品。羅一忍不住搖搖頭,再聯想到re手機的各種奇葩事情,他覺得這也許就是一種諷刺,是一種對於re手機公開的嘲諷。
羅一從電腦通訊軟體裡回覆了一條資訊,繼續著自己關於re手機的回憶。
re滯銷手機除了獎勵給完成各項任務指標的經銷商外,還有另一種消化方式,那就是要求員工購買,當然這是強制的。從總部職能部門的員工,到工廠和倉庫的工作人員,再到各地市辦事處的員工,都要按照公司內部規定購買。等到所有員工人手一部時,re又繼續把手機當做年終獎下發,變成了人手兩部。而re對外宣傳卻說是給公司內部員工的福利,發給每個員工一部手機,並且由於re手機效能優良,所以沒有領到手機的員工爭相購買,可以很自信地說每個re員工都在用自己公司生產的手機。當年還有re總部的員工公開曝光這件事,公開發布影片,指責re對公眾撒謊,把強制購買說成是免費發放。但是由於沒有其他re員工敢於站出來呼應,而且這件事也不值得任何部門來調查監管,所以得不到公眾的重視,加之re強大的公關能力,事情很快不了了之,那名員工自然也被開除掉了。
每個經銷商手裡都有十幾部獎勵得來的re手機,而每個re員工手裡都至少有兩部re手機。這樣問題又來了,儘管經銷商和re員工都有re手機,卻沒人真正在使用,實際上他們都在用其他主流品牌的手機,進而把手裡沒用的全新re手機低價轉讓。一部re手機全國的平均定價是三千元,而市面上個人同城全新re手機轉讓處理的普遍價格才五百到八百元,最低時三百元就可以買到一部。如此一來,re手機成功的從生產線輾轉到了最終消費者手裡,同時也變得更不值錢了。
這幾年關於re手機的負面訊息很多,除了質量和價位方面,還有另一方面就是售後問題。儘管re把自身主營產品的售後轉嫁給了經銷商,而且對外宣傳得口碑特別好,但re手機在全國卻沒有一個售後網點,如果出現故障,只能寄回總部進行維修,費用高昂。更加可笑的是,re手機出廠時標配所有零部件,充電器,手機膜,塑膠殼都在包裝盒裡,因為和其他任何品牌的手機都不能通用,而且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就連山寨的都買不到,沒有任何下游配件作坊願意生產。
re依舊在自信地跑著,就像re宣傳片裡經常會出現的那句歌詞,“相信自己不一樣,成功就在前方”,re的人總是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出類拔萃,卻忽略了自己的產品是否在市場上有如此明顯的差異化優勢。可以說,re生產手機的這幾年,也就是re掌舵人從全民商界偶像變成令人反感的自大狂的過程。
直到一年前,也許是因為當初的賭約臨近,re總部再也坐不住了,開始利用其強大的經銷商網路,要求經銷商在零售店面佈置手機展臺進行推銷,展臺和實體展示機都由re的市場部統一佈置,但是這部分費用是要經銷商自己掏腰包的。當時就有一個經銷商公開提出,每年籤的協議都只是re多年來的主營產品,並沒有涉及re手機這一項,堅決不執行re的布展要求,結果可想而知,這個經銷商被作為殺雞儆猴的典型,取消了經銷商資格,在re賬上的獎勵款和補貼全都被扣了。儘管其他經銷商依舊不滿意,私下裡怨聲載道,但卻無法抗衡re強大的執行力和考核力度,無奈地執行了布展要求。這一舉動的效果並不理想,絕大部分經銷商的展臺佈置完畢後,也就是放在那裡,畢竟定價和質量的巨大反差明擺著了,re手機根本賣不出去,同時因為沒有售後保障,經銷商也不敢賣。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也就半年前,re手機窮途末路之際,總部有高人出奇招。因為re的所有主營裝置都會涉及現場安裝,經銷商的售後安裝工需要在自己的手機上下載re售後app,讀取裝置上的條形碼才能獲取密碼進行開機除錯,所以re總部在售後系統後臺植入了限制程式,將會透過app反向讀取安裝工所用的手機型號。只要將限制程式啟動執行,沒有使用re手機登入售後app的賬號將會被鎖定,安裝工手機上會顯示登入賬號受限,導致現場開機除錯工作無法進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想法不僅極富創意,更是一個狠招。起初所有經銷商和安裝工都沒當回事,因為只是在登入賬號時會有提示,並不影響使用。針對這件事,re渤海市辦事處的售後李部長主持了一個會議,事先沒有提關於re手機,而是以加強售後服務的名義通知經銷商的售後負責人到場,但會議內容就是動員購買re手機。當時售後李部長的原話是:“你們可以透過任何渠道購買,如果安裝工在網上購買或者私下個人轉讓價格便宜,這樣也可以;如果能夠支援re在辦事處按照正常價格購買,那麼我們更歡迎。總之不要影響到安裝工現場使用就好,因為限制賬號登入這件事不是短期行為。”
另外一位售後副部長操著濃重的東北口音補充道:“讓安裝工購買re手機,他們肯定會有情緒,所以我們現在並不強制,但當他們現場無法登入時,就知道我們是有懲治他們的手段的!”
“我不同意你的這個說法。”一個經銷商售後代表很嚴肅地反駁,“我們可以動員安裝工購買,但限制賬號這件事,懲治的不是安裝工,而是我們經銷商,我們賣出去產品卻無法安裝除錯,降低的是終端客戶體驗,退了貨著急的是經銷商。”
兩個售後的領導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回答,售後李部長和顏悅色地說:“確實是這樣,但這一措施是總部的行為,我們地方辦事處無能為力,所以希望大家理解並支援。”那次會議後,依舊沒有經銷商和安裝工購買re手機。
突然有一天的早晨,所有不透過re手機登陸的賬號真的都無法登陸了,幾分鐘之內,全國re經銷商和安裝工都炸開了鍋,因為發生這一情況前,re沒有再發任何通知,大概就是要這種措手不及的效果,而且實際上也達到了效果,安裝工都在客戶家裡或是專案上,突然面對無法開機除錯的情況,re的售後溝通群裡全亂套了。
當時羅一有一個專案馬上要驗收,還有幾個朋友購買的民用零售機型也在安裝除錯,客戶和朋友都給他打電話詢問情況,好在在他的解釋下沒有出亂子。但是紅城實業很多零售實體店銷售的裝置,顧客就沒這麼好說話了,有要退貨的,有安裝工在顧客家被罵的,有打總部客戶熱線投訴的,有專案甲方索要違約金的,還有直接投訴到工商部門的。
第一次限制賬號,持續了一上午,中午十二點,所有賬號都不受手機影響可以正常登陸了,混亂局面暫時得到了控制,經銷商和安裝工開始為re的這次突襲做善後工作,安撫顧客情緒。
事後,re總部向全國售後系統和經銷商發了通告,後期還會不定期隨機限制賬號,但並沒有提要求購買re手機。之後,每天都有經銷商的安裝工賬號被限制登入。經銷商們開始陸續動員安裝工,很多安裝工為了不影響現場操作,也都服從了安排,但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從個人轉讓的渠道以低於半價的價格買到了re手機,沒有人從re辦事處以正常價格購買。限制登入的事件基本平息了,很多經銷商也藉此機會把手裡因獎勵而得的re手機存貨甩賣一空。
這期間還出了幾個小插曲。
其一是渤海市的一個經銷商的安裝工,把電話直接打到了re總部客服熱線,質問關於強制安裝工購買re手機和限制賬號登入的事情。re客服熱線從兩年前就已經外包出去了,接線員只負責接聽顧客電話和錄入資訊,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知道,任何問題都無法回答。後來客服熱線的總負責人接聽了電話,但由於是外包的人員,只負責管理接線工作,其他任何涉及re內部的事情也都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關於手機這件事情,不要說外包客服熱線的人,即便是re總部的人也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因為整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雙方就這樣在電話裡僵持了一個多小時,無果而終。這個安裝工後來自然被開除了。
另外還有多個城市的新聞媒體報道了re強制售後安裝人員購買手機的新聞,但得到的re官方回應都是矢口否認,說沒有任何書面檔案可以證明安裝工說的事情,安裝工無法登陸賬號是因為其他品牌手機和re軟體不相容。總之就是敢做,但絕對不能承認。媒體也沒這麼大閒心和良心去徹查此事,在這個資訊飛速發展得時代,這種報道很快被其他新聞沖淡了。
在經銷商的動員下,每個安裝工都以低價購買了re手機。限制登入賬號這件事,很快就能平息了。
但是,re手機的風波並沒有就此終結。
喜歡業務狂人請大家收藏:()業務狂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