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峰召開辦公室會議,主要是聽取規劃局兩個專業同志的意見。
在市府,華令虎讓行管局騰出一間辦公室,給遠峰用。
雖然,遠峰翻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包括檔案,但所得到的,他心裡清楚,只這是零星的,不全面的。需要專業的同志給他補課。
兩個專業同志,就規劃上說了政策框架裡的內容。
工業園,這個提法,是這個時代才提出來的。在這個世紀末吧,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國家,為了促進工業的再開發,有了這個提法。
這是打造區域經濟增長點的一個步驟。
也正是因為工業園區的特點,並且取得了很不錯的效益,有些地方,已經把這個作為形象工程來做。
前一位同志敘述到這裡後,另一個插話。
“這裡需要做一個區別。工業園區,不同於商業區,也不同於居住區。工業園區的面積都比較大。裡面,還會有細分。”
遠峰接了話頭,“你把細分說詳細點。”
在前面一位做規劃的同志說的時候,遠峰已經在做記錄。這時,他把筆提著,等著細化內容。
“生產區,服務區,研究區。還有生活居住區,商業服務區。”
遠峰記錄到一半時,有了提問:“可不可以剔除生活區和商業服務區?”
“當然可以。但是呢,如果有這兩個區的存在,會提高工業園區的等級。”
“哦。”遠峰略有所思了。
他不得不想,如果這兩個區域也出現在製造工業園內,就不是鋼結構板房可以的了。
那樣,需要蓋出像樣的高樓大廈。
目前來說,沒有這個必要吧。
生產和生活分開,應該有利於生產經營管理。
“你二位,誰個再接著說?”遠峰用手揉了揉太陽穴。
現在,他面對的完全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雖然,這幾天,找了一些資料,惡補了,但還是覺得頭大了一圈。
“我來說說工業園區的道路吧。這個道路上的設計,不需要像城裡的道路那樣,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城裡的道路,受歷史條件的影響,路一般不直。除非現在城郊的道路,相對來說,儘量取直。
工業園區的道路,需要取直。這樣便於物流。尤其是製造工業園區,大型車輛的運輸需要,道路要取直。有理論研究說有五米寬,就可以了。
其實,不行的。十字路口處沒有六米,加長的車輛拐彎,會成為一個問題。”
遠峰有問:“每個企業的區塊空間,有沒有要求?”
“有的。道路與道路東西向的,一般要有一點五公里,南北相距兩公里。成正方形的少,成長方形的多。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可能是現在的企業規模都比較大吧。”
另一位做規劃的同志補充道:“園區道路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時還是工業園的一大景觀,是工業園的形象。俯瞰時,也好看吧。”
聽到這一補充,遠峰笑了。
“問一個事。”遠峰把筆記本往前翻、翻到了要找的那一頁後,說:“製造工業園這個地塊,現在還是一大片蘆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