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張鵬一個面子,遠峰和華令虎商量了一個折中方案。就是在遠端公司的效益還沒有明顯見成效時,答應與江老闆的揚帆公司合作。
但這個合作,不是江老闆要求的併購,而是合資。這個合資,以雙方對等的原則。具體的操作,雙方可以坐下來細談。
華令虎帶著這個設想,去向張鵬彙報。
在做這個彙報時,華令虎動了一番腦筋,儘量先順著張鵬的思路,再做區域性請求。最後,在華令虎的遊說下,張鵬勉強同意這個方案。
在張鵬看來,只要能把遠端公司救活,可以這樣來操作。
合資,起碼是這幾年,遠端公司的四五千人,有一個安穩的飯碗。穩定,是張鵬考慮問題的出發點。
之前,至所以要遠端公司轉產,就是基於這個基準點考慮的。
以遠端公司這幾年的折騰,越折騰越差。他可不想在他任上,出現遠端公司破產的事。一旦破產,後續的麻煩事一大堆。這可是四五千人的大些企業啊。
現在,有這個頗為讓人樂觀的合資方案,倒也不失為一步湊合著下的棋。
這邊的資訊反饋到揚帆公司,江老闆先是反感。後來,冷靜下來想了,居然也就勉強接受了。
江老闆至所以勉強,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可又為什麼要答應,是他的一步吞食之計。只要先進來,等待機會。他認為遠端公司積重難返,早晚還是要走破產的路。
這就像擺地攤做生意,先佔個先到的好位置。遠端公司到破產的那一天,作為合資方,有優先權。這跟租客租房子可以優先買下租住的房子差不多。
江老闆最早的生意起步,就是從擺地攤開始的。對於這個小兒科操作,尤為熟悉。
可以說,江老闆自從打起遠端公司的主意,就盯上了。在這一點上,他很執著。
江老闆認為,遠端公司就是一個老人,這個企業,早晚要壽終正寢。到時,可能就不是張鵬提出一個億的現金就能了結的事。說不定,五六千萬元就能搞掂了。
到了遠端公司挺不過去時,因為有這個合作的機會在前,他吞下遠端公司也就順理成章。
一旦吞下遠端公司,他的名下的揚帆公司,還有前不久吃下的天興公司,合起來,他江揚帆的名下,就將出現一個集團公司。到時,他也就能夠成為一方大佬。
江老闆帶著一個班子,來到遠端公司。
“歡迎,歡迎。”遠峰帶著鄭曉海和花可南,還有兩辦主任田凡,以及特別合作部的兩個年輕人,已經等候在辦公大樓下。
這樣的場面,讓江老闆很是受用。
這樣大的一家國有企業,竟然以這樣的姿態等候他。
一個曾經的農民,因為生產起步早,也因為走對了每一步,做好了每件事,他才有了今天的底氣。
“遠總好。大家好。”江老闆也就向前快走了幾步,與遠峰和等候的幾個人握手。
這就有了遠峰陪著江老闆上臺階,進大樓的陣勢。江老闆被簇擁在這一群人的中間。
對於事先遠峰有這樣特別的安排,細節化到哪一個人走在客人的哪個位置上,鄭曉海是不屑的。
這也太巴結了吧。
畢竟,遠端公司還沒有到要飯的地步,一家堂堂正正的國有大企業,這樣做,有失大家風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