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陳媽媽沒有任何代步工具,步行費時不少,沒辦法當天來回。
陳遂興怎麼辦?
陳媽媽想起族長家會用拖拉機運送貨物,但是她自己借了也不會用。
於是陳媽媽到了陳華光家,和光嫂打了個招呼後,直接找到了陳華光。“喲,弟妹來了,快坐吧。”
“大伯不用客氣,我是來問問,不知大伯可不可以做我一天司機?”
“司機?”
陳媽媽說出原委,陳華光當然義不容辭。
“今天太晚了,我們明天一早……呃,儘量早上出發。”陳媽媽想了想家裡的活,把時間推遲了一些。
進門的光嫂猜到了陳媽媽的顧慮,說:“我幫你餵豬餵雞就好,像春節你回孃家那時一樣。”
“那謝謝大嫂了。”
第二天一早,陳遂興上學後,陳媽媽他們便開著拖拉機進鎮去了。
這次陳媽媽著實裝了一大車碎布,那座垃圾小山一下子少一大截。
陳媽媽滿載而歸,心滿意足地問:“大伯要去我孃家喝口茶,潤潤嗓子嗎?”
陳華光看了看天色:“不了,現在回去估計也是下午三四點,遲了我怕遂興會擔心”
陳媽媽也認同,還是早點回家吧。
果然天有不測風雲,兩人正往回趕,狂風暴雨毫無預兆地襲來。
陳媽媽看著風雨漸猛,雨水還不斷潑進駕駛座,她擦了擦手臂上的水珠,暗自慶幸車上的只有布料,而非米麵類食品。
陳媽媽想起進山的一大段泥路,忐忑問:“大伯,雨水太大了,那泥路還能開過去嗎?”
哎,這是他們的心病啊。
曾經他們一大群客家人住在山裡頭,自給自足的生活過得也蠻不錯。改革開發以後,政府幫忙挖了一條山路。雖然方便了村民出行,但坑坑窪窪從沒人打理,每逢雨天更是變成泥漿路,讓人寸步難行。
族長籌來的錢,僅僅夠大家弄好內部的村路,這種繞山通行,長達十幾公里的,村民根本負荷不起。
熬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掙到錢,買起了小轎車,可是南方的雨總是毀掉這條泥路,車輪動不動就滑進泥裡,還要找人推車。還不如不開呢。
陳華光看了看天:“不像是過雲雨,估計好一會兒都不會停。如果我小心一點,避開那些泥坑,估計勉強能過去。”
陳媽媽並不看好,每年車胎掉坑的事數之不盡,推車這種事村民沒少幹。其實最好是在鎮上過一夜,她可以回孃家,不是無處可去的。
但……她擔心陳遂興。
這正是:行人心急夕陽邊,又遇風雨擋道前。
陳華光問:“你怎麼想?”
“如果我們陷在泥坑裡,估計連救我們的人都沒有。我覺得在鎮上過一夜會好一點,但我怕遂興會害怕。
從這裡出發,大概十五分鐘就到我孃家了,不如我們去坐坐,說不定我們坐一會兒就停雨呢。”
“好的。”
於是陳華光和陳媽媽往丁家走去。
雨越下越大,丁家門口也是泥濘一片,陳華光開著拖拉機,東搖西晃,泥水四濺。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