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深把要做外賣和成立“配送”合資公司的事情跟程卓一說,程卓整個眼睛都綠了。
他看著外賣火爆,早就想做,內部幾個核心成員已經磨刀霍霍好久了。
每次看見身邊有別家外賣員經過,那眼睛都紅得發燙。
對此,他們還做了好長時間的深度調研。
但這事兒又一直很不好意思跟曹總提,一來是當初做收銀系統和“統付寶”線下代理,是曹總給指的明路。
確實也因為按照曹總的指示走,又靠著曹總的核心資源,公司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現在看見外賣熱就想轉型,怎麼都有一種“背離初心”的感覺。
二來,別家現在都在搶各種支付入口,而外賣又是重要的高頻支付使用場景,但自家曹總那是穩如泰山。
怎麼品著,都覺得這事兒有點不對勁。
於是琢磨著,曹總搞技術的,多半是對這些“體力生意”極為不感冒。
每次想到這裡,原本鼓起想去商量一下的勇氣又嗖一下給洩沒了。
這倒不能怪程卓他們慫,關鍵是老闆是曹深啊。
曹總自打創業以來有做過錯誤的決定麼?
沒有!絕對沒有!
不但沒有,而且每次給指點的道路那是無比的正確。
就像自家這檔子事兒,若不是當初曹總給指明方向,那公司可是早就倒閉了。
哪能像現在,不但有收入有盈利,還融資了好幾輪了,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在曹總不敗的“戰績”下,是個人都容易自我懷疑。
如果一件事曹總不幹,那肯定是這事兒有問題。
於是,程卓他們也反覆琢磨,外賣這事兒到底都哪裡有問題,研究那是非常的深入。
結果,還果真發現了問題!
程卓他們受曹深影響,都成了是技術控。
當初研究外賣的時候就在琢磨,怎麼讓“體力活”最大效率化。
研究來研究去,覺得關鍵在取餐和配送的“最佳路徑”上。
既然這樣,那就可以透過技術手段進行“賦能”啊!
最佳路徑,寫演算法給它算出來!
想法很美好,但研究好長時間,發現難倒自家竟然是這個智慧系統的開發工作。
這套系統,說到底就是一套“智慧排程系統”。
但包含的模組特別多,從預測、挖掘、動態定價、規劃、排程、智慧運營和硬體等幾個方面一起進行提升和技術研究才能實現真正的業務落地。
而且這個過程中還要在體驗、效率和成本之間達到平衡。
如果曹深知道程卓他們在搞這個技術研究,一定會讓他們“還是先放棄吧”。
因為,人工智慧技術是這套“智慧排程系統”的基礎。
而在2012年這個時間,顯然人工智慧還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
而且,人工智慧需要大量的資料進行訓練和最佳化。
程卓他們都還沒搞外賣呢,哪裡來的資料“餵給”智慧演算法。
原世界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外賣,那都是在“傻送”。
當然,到2018年左右,這套東西在原世界已經相對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