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明介紹saas的時候雖然很是認真,但顯然沒有安利共享經濟專案時那麼激情澎湃。
原因主要是兩個,共享經濟還是以2c的專案為主,看懂比較容易,講解也簡單。
而saas主要是2b的為主,不但會涉及到不少技術問題,也會涉及很多垂直行業知識。且不同行業,產品細節差異很大。
比起講共享經濟時的口若懸河,錢明這回是介紹得磕磕絆絆,不時還需要下面直接負責專案的下屬來進行補充。
要問錢明其實不是很懂,為何又投了一堆。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了。
當初曹深釋出開源雲端計算框架時,為了促進saas創業,宣佈成立一個10億人民幣的專項基金,而且一年內要投完。
開玩笑,這可是網際網路當紅扛把子曹總親自下場點明的風口啊。
有大佬在前面衝鋒,你還不趕緊跟!
於是,如錢明這般嗅覺靈敏的早期投資人紛紛下場,也幫忙促進了一波saas行業的火熱。
錢明對這個“新生事物”不是很懂,研究也研究了半天,但其實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來。
就是那種,要懂不懂,不明覺厲,細問又答不上來的狀態。
但曹總說好,那必須是風口,是方向!
於是他揚長避短,產品技術自己不懂就先放一放,我閱人無數會看人啊。
所以,在這個領域選投資標的,錢明基本是以“看人”為主。
投資嘛,歸根結底就是投人,錢明如此自我安慰。
人也相看好了,錢是投下去了,可連個泡泡都沒鼓出來。
這結果,錢明是真不大滿意。也是他現在介紹起來越來越蔫的原因。
這幾家saas公司,是真的發展不如預期。
錢明也是在做投後管理的過程中才發現saas就是個大坑!
尤其是曹總當初說的重點方向“智慧製造”!
當初就因為曹總的一句話,他這一水的saas全部都是搞這個方向的。
坑,是真的坑啊。
首先,這生產製造從大的層面來說,還分兩個派系,流程派和離散派。
所謂流程派,粗放的理解就是產品加工過程要發生物理或者化學變化。
而且這個加工過程是連續不斷的,流程規範,工藝柔性小,產品單一,原材料比較穩定。
比如化工、醫藥、石化、鍊鋼、發電這樣的。
這種企業的生產模型是以配方為核心。
在作業排程上,因為是連續生產方式,所以不需要也無法精確到工序級別,而是以整個流水生產線為單元進行排程。
這種企業一般都有一定規模,因為流程型生產的特性就要求整個過程有比較高的自動化程度。
規模小了,連自動化裝置都買不起。
人肉大鍊鋼,這年頭顯然是不行滴。
所以,做這類企業的saas,最基礎的,要先搞定各種自動化裝置的介面。
這樣,你才能拿到資料,並且能夠將所有裝置“連線”起來,進行作業指令的下達、監控。
你以為這事兒容易麼!
一點都不容易好麼!
生產不同的產品,涉及到的裝置超級多好麼!
而且這玩意還沒辦法複用!
生產潤滑油的裝置跟生產毓婷的裝置能是一樣的嗎?顯然是不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