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剛的舉措曹深並沒有得到任何通知。
畢竟這事兒說起來容易處理起來的過程是繁瑣而複雜的,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辦妥。而且指不定其中還有各種不確定性,尤其涉及到境外交易,在沒有一切落定之前誰也不敢拍胸脯保證什麼。
事情沒有辦妥之前,肖剛自然不會跳出來畫餅。
曹深也在思考他的電商大業,以曹總如今的格局,做電商自然不會想要去搞個什麼“淘品牌”就完事,要做自然是做平臺型的企業。
但電商這事兒,難,是真難。不然也不會有一入電商深似海的說法了。
這事兒想幹好了,投入巨大,只是搞點流量做得輕那是不可能的。
想當年小馬爸爸,坐擁全國最大的流量入口,電商也沒做起來。
而表面上看起來做得輕的大馬爸爸,其實做得也一點都不輕。為了搞電商開發了一些列的賣家工具軟體,做支付寶,做雲端計算,做菜鳥網路,光是物流行業的公司就專門搞了個基金投資了一大把,當然其中破產交學費的也不少……
喝奶茶的男人就更不用說了,自建了整套物流倉儲體系。
至於依靠微信的社交流量做起來的拼夕夕,那是撿了小馬爸爸阻擋大馬爸爸插入搞流量封鎖的漏,吃到了便宜的社交電商流量紅利。後面想再進幾步,往重做的投入也少不了。
但他比較幸運的是,依靠大馬爸爸對快遞網路效率的推進,他不用再做很多重複的投入,所謂喝水人氣死挖井者。
做電商平臺與做純2c產品的難點是不同的。
做純2c的產品,你只有一個客戶,就是你的c端使用者,把他們伺候好了就行。不過這裡也有難度,c端的使用者如果產品沒有強大的粘性,很容易拔蘿蔔無情,分分鐘就不用了。
所以c端的產品,要與時俱進,隨時跟上使用者的變化。一旦跟不上,使用者就再難回來,而且總有新的,好玩的產品會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你在與所有產品競爭搶佔使用者的時間。
小馬爸爸就是典型的純c端產品玩家,仔細看小馬爸爸的產品矩陣,但凡做得比較成功的,全部都是用來殺使用者時間的產品。微信,qq,遊戲,影片,閱讀。
而其他非時間注意力佔用的產品,全部是用投資的方式來佔點,比如電商,打車,外賣……
於是,當出現了另外一個殺時間的玩家,小馬爸爸就格外緊張。因為這個玩家的抖音,今日頭條,免費小說搶佔了很多使用者的時間。
做電商與做純c端產品不同,它得伺候兩個使用者,買東西的消費者和賣東西的商家。而這兩方面的使用者,他們的需求實際上是對立的。
消費者希望商品豐富,便宜,服務好,方便,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儘量少買東西,少花錢。
賣家不喜歡太多的sku,希望最好我就做一個產品通吃,毛利越高越好,您買得越多越好,最好墮落到消費主義陷阱裡面無法自拔,服務好是需要成本的,成本越低越好。
所以,要在同一個平臺上,把兩家都伺候好了,難度極高。
要麼,你找到一個平衡點,但這個平衡點可能也意味著雙方都不滿意。
要麼,你想好了到底要伺候好誰。
這一點,幾乎所有的電商都選擇了賣家,他們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賣家有更多的流量,所有的購物節看起來是買家的狂歡,其實那是搞流量的手段,讓賣家出貨。
推出便利的支付工具,是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門檻。
推出借貸服務,讓大家又更多的錢購物。
物流服務,提高庫存週轉率,讓消費者更便利也更頻繁的東西。
更別說給賣家提供的大量消費者資料以及大資料“殺熟”了。
這點,從商業上看其實沒毛病。
做生意,首先就要想清楚,到底誰是你的客戶。
如此,才能圍繞客戶做好一些列的服務。
電商平臺無論是抽成也好,流量廣告也好,資料服務也好賺的都是賣家的錢,自然賣家才是電商真正的金主爸爸。
給消費者提供好的服務,不過是承擔了一部分賣家應該做的服務,讓他們能夠更加輕裝上陣的賣產品而已。
如果不信的話,看看產品就知道。
比如微信,每一個新功能,每一次恰飯,都相對來說比較剋制,要考慮使用者體驗。
而開啟支付寶,能看到堆砌的各種各樣的功能,只要它想得到的全給你滿上。而且,往往常用的功能還在二級入口,你得找。
這顯然不是為使用者著想的設計,它想的是,反正你常用的功能是剛需,你必須點開。還不如趁你開啟產品的時候,儘量用各種服務佔據眼球,沒準你就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