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現代社會,李瀟檢視蝗災的資料。
蝗災、水災、旱災,乃是古時候的三大災害,其中最猛的是蝗災,因為其必然伴隨旱災出現,屬於雙重打擊。
《農政全書》裡說“旱極而蝗”,說明古人是知道這些的。
古時候的蝗災和現在的年輕人潛意識裡的蝗災,可能不是一回事,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組織修水利,新中國是沒有以前那種蝗災的。
有詳細史料記載的,王朝末年那都是遍地蝗災,許多王朝滅亡直接原因就是這個。
古代治蝗有三法:1,修水利,王朝末年哪能抽調足夠民力修水?2,養雞鴨,王朝末年的百姓養不起。3,人力除蟲,吃不飽沒有足夠體力。
李瀟查到了一些前幾年東非蝗災的影片,那場面,就和沙塵暴似的。不靠科技,人肯定對付不了這玩意兒。
又看到了一個人說,她外婆年輕剛結婚那會兒,在魯地經歷過蝗災。
那場面,隱天蔽日,蝗蟲落到地上,和冰雹打下來似的,噼裡啪啦。
大概只過了一會兒,它們就再度起飛,外邊的綠色就全不見了。
許多蝗蟲直接死在地上,都是撞死的,場面噁心至極。
老百姓恨不恨蝗蟲?恨。
吃不吃?吃。
有沒有用?沒用。
小孩躲屋子裡,成年人拿麻袋套蝗蟲,抓了一袋又一袋,但場面上蝗蟲絲毫不見減少,抓到的還沒蝗蟲自己撞死的多。
把抓到的翅膀和腿撕下來,泡在鹽水裡,之後可以拿來吃。
有毒?確實有。蝗蟲一旦成群,體內就會產生氰化物,一隻就能讓人中毒。
煮熟了確實可以解毒,但都鬧蝗災了,柴火都成了稀缺資源。
至於寄生蟲什麼的……蝗災一到,這地方的人肯定要吃觀音土,要大規模餓死人了,哪裡還管得了寄生蟲。
家裡有條件的就去掉頭,沒條件的不去頭,可以多點肉。至於條件更差的,撿已經死了的,曬乾了磨成粉,放到糊糊裡喝。
看著各種描述觸目驚心,李瀟趕緊查查附近有沒有賣農藥的。
安南農業起步較晚,發展較為落後,每年都要進口幾十萬噸除草劑、殺蟲劑,中國是安南的最大進口國,佔份額40。
李瀟在網上下單買中國貨,由於量大,二道販子還給他打電話確認。
買了藥之後,當然還要買打藥水機。這玩意兒有無人操作的版本,但李瀟還是買了比較原始的,利於別人仿製。
然後是勞保工具,口罩什麼的。
都有仙術了,李瀟也不太在意一些科技暴露。
都能弄到仙薯仙米了,弄到點除蟲藥水、打藥水機,這很合理吧?
考慮到人們可能會吸入農藥,或是毒死的蝗蟲有利用價值,李瀟選擇了對人幾乎沒有影響的種類,稍稍有點貴。
直接就把附近幾家店買空了,李瀟琢磨著還不夠李莊用,又催這些老闆趕緊進貨。
自己試了試後,他慢慢的把一處倉庫的東西搬回古代。
叫來了六叔,告訴他自己得到了除蟲靈藥,讓他找十個技術最好的農戶過來,自己教他們怎麼用。
“什麼?除蟲還有靈藥?”六叔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