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沐撫村民的貧困。
兩百塊很少嗎?
說實話,即便是這個年代,也有點少了。
起碼90%的城鎮居民,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也絕對不止兩百塊。
但是,借王胖子的口,卻是告訴兩個明星,也告訴觀眾,不少了,沐撫村的村民,兩百塊夠花一年的!
這個反轉,才是節目錄制到這裡,看似觀眾注意不到,可卻是最重要的一個節點。
因為,這個轉折,既沒有背離齊磊設定好的主旋律主題,又讓觀眾不但接受了原本可能不討喜的農村生活設定,同時也增加的期待感。
更重要的是,張國戎把兩百減到了一百。
一百塊,兩個大手大腳慣了的明星,要怎麼過完一個月?
這個期待感,在2001年,滿中滿了。
而在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隱性的期待感,那就是:
截止目前,張國戎和梅姐已經和反派導演接上火了,也揭開了沐撫村的一角。
可是,始作俑者——小齊總,還沒出現呢!
觀眾在潛意識裡會同情張國戎和梅姐,也會同情沐撫村的村民。
太可憐了,原來繁華之下還有這麼貧窮的地方!
這是人類母性的一面,也是善的一面。尤其是華夏文化,會對弱者產生強烈的同情。
而這種共情自然而然的,會讓觀眾對小齊總這個“有錢人”人設,在這裡會起到多大的作用,有所期待。
一直以來,自從齊磊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他給人的印象是——放蕩不羈。
但在張揚的性格之下,齊磊做過的事兒,發表的言論,又都是很正面、很得人心的。
再加上,網咖連鎖白手起家、愣頭青的吸納南光虹搞系統、《傳奇》面對內外夾擊的無懼無畏,還有手撕暢想老柳的大獲全盛。
即便齊磊從來沒給自己立過人設,可是在公眾眼裡,他的種種表現,其實已經有人設了。
放蕩不羈、心存正義,還每戰必飄逸且決絕。
這是什麼?儼然一個行俠仗義,仗劍江湖的形象啊!
把這個人設放到沐撫村這樣貧困的地方,放到每個月只有一百塊的張國戎、梅姐之中,面前還是一個反派人設的導演,會是什麼效果?
小齊總的到來,能不能改變張國戎和梅姐的尷尬處境?
甚至,有些同情心爆棚的觀眾,會產生另外一種期望,那就是:
沐撫村的村民太可憐了,守著絕世美景,卻如此貧困。
財大氣粗,又每每以正義形象示人的小齊總,能不能再慷慨一把,改變這裡的貧困面貌?
這等於是在觀眾之中設定一個隱性議程,就是:小齊總到底會,還是不會改變困境?
同時,這也是【框架理論】的另一種應用。
之前說過,【框架理論】不僅僅是可以給公眾設定一個框架,簡化對資訊認知的過程。
就比如,節目組一上來,就給王胖子用字幕打出了一個反派導演的標籤,直接把觀眾帶入到導演會和嘉賓對抗的框架之內。
而框架理論,除了這個應用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對普通人來說都相當實用的特性。
那就是,同一個事件的第二種表達。
說白一點就是,同一個資訊,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甚至不同結果。
這就是框架的第二個特性。
用傳播學教材上的案例說明就是:假如,某國要進行一次境外軍事行動,可能會造成無辜平民的大量傷亡。
在向國會申請這次行動的時候,就有兩種描述方式。
而這兩種表達方式,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