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天祿閣三) 你爹也得好意思……
魏倩接過湯碗, 喝了一口,溫熱的湯汁順著喉嚨滑下,帶來一絲暖意。她抬頭看向魏母,發現她的鬢角已多了幾縷白發, 魏家主母事可忙, 不止府內,府外她的工廠賬目, 金銀進賬, 都是她在操心。
她已沒了初到這時代的不憤, 那時她覺得魏母重男輕女,女兒的事她一慨不知, 這幾年魏府, 幸虧有她,她才舒服的過活,不必操心一點瑣事, 她低聲道,“阿母, 您近來身子可好?”
魏母笑著拍了拍她的手,“好著呢,倒是你,整日忙得不見人影, 阿母擔心你啊, 安歌好生能耐, 別理你爹, 他就是自己沒能耐還嫉妒,別人家祖墳冒青煙也沒有這般的女兒,母親的首飾, 衣食,皆是安歌的能耐,他去大梁時喚我,我都不搭理他,才不去大梁與他那一家子周旋。”
魏母,名喚柳芷,府內外皆稱柳夫人。出身於魏國顯赫的世家大族,柳氏一族世代為魏國重臣,族中子弟多出將入相,門第清貴,與魏國公室關系密切。
柳芷自幼聰慧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擅長治家理財,是當時魏國貴族圈中頗有名氣的才女。
柳芷與魏無知的婚事,是典型的門當戶對。魏無知是信陵君魏無忌的嫡孫,魏無知雖不及祖父那般聲名顯赫,但也是魏國公室中頗有才幹的子弟,為人謙和,學識淵博。
兩家聯姻,既是政治上的聯盟,也是家族間的榮耀結合。
柳芷嫁入魏府後,很快展現出了她治家的才能。她將魏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無論是府中的僕從管理,還是府外的田莊經營,她都親力親為,毫不懈怠。
魏無知雖為公室子弟,但並不擅長庶務,魏芷的到來,恰好彌補了這一點。她不僅將魏府的經濟狀況打理得蒸蒸日上,還在魏國貴族圈中贏得了賢內助的美譽。
然而,好景不長,秦國大將王翦率軍攻破魏國都城大梁,魏國滅亡。魏國王室子弟紛紛逃亡,魏無知一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魏國滅亡後,魏無知一度心灰意冷,整日閉門不出,甚至有了隱居山林的念頭。柳芷卻表現得異常冷靜。作為一家之主母,她必須穩住這個家,絕不能讓它隨著魏國的滅亡而分崩離析。
不然各奔東西,今後哪有複起之時?難不成就這般沒落當平民了嗎?
她先是變賣了部分田産,換取了足夠的金銀細軟,以備不時之需。隨後,她親自出面,安撫府中未被遣散的僕從,承諾他們只要忠心耿耿,魏府絕不會虧待他們。她還利用自己的人脈,為魏無知謀得了一個秦國小吏的職位,雖然地位遠不如從前,但至少能讓一家人衣食無憂。
柳芷的堅韌與智慧,讓魏府在亡國後的動蕩中得以保全。她不僅穩住了魏無知的心,還讓魏府的子孫得以繼續接受良好的教育。魏倩的兄長魏均和弟弟魏瑜,都是在她的悉心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她常常對他們說,“魏國雖亡,但魏氏的血脈不能斷,你們未來要複興魏府,不墜家聲。”
她在秦時對兩個兒子寄與厚望,因為在她觀念裡,只有兒子才能有機會施展才能,卻沒想到,亂世裡女兒強勢出世,帶著倔強硬是離開家一個人去闖出一片天。
魏家如今的地位更甚於信陵君在世時,她先前跟著魏府眾人在從大梁逃往楚地,女兒避之不見,聲勢如日中天,她都看在眼裡。她再回想魏倩的幼時,她想不起來,都是過去的虛影,這些空白的記憶在告訴她她以前錯的有多離譜。
可那時魏府搖搖欲墜,全都壓在她一人肩上,一家人的生計,還得養著奴僕撐著空殼,還操持起了卑賤的商賈之事,管起了鋪子上的生意,她剩餘的精力,就放在長子魏均身上,她甚至怨恨起了他的平庸,比魏無知更為平庸。
她對女兒的印象,還是她製出了肥皂,味精,然後魏府才不必典賣家當,她十四歲那年年夜飯上,她坐在女眷席位上站起來,就那麼直視她,心氣不平的對她說。“母親,我為魏府周轉了錢銀,憑什麼我不能上主桌,而哥哥一無是處卻可以坐在最前面。”
那時開始,這個女兒就無比鮮活的活躍在她的記憶裡,最初她失望於將她錯生為女兒身,她空有一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
後來她告訴她,女兒可以做成什麼事,她可以變成與昔日婦好比肩的人物,甚至更甚於先賢。
魏府的榮昌也因她重新繁盛起來,那些又轉來攀關系的人,都不必魏倩知道,在她的冷眼下,就盡數退散了。
如今,柳芷剛年過五旬,依舊精神矍鑠,治家的能力絲毫不減當年,魏府上下依舊在她的掌控之中。
每當魏倩回到家中,看到魏母那從容不迫的身影,就覺得安心,這魏府井井有序,不需要她操心。
柳芷的一生,經歷了亡國,衰落,但她從未被命運擊垮。她撐起了魏府的一片天,也讓魏氏的血脈在亂世中得以延續。
原本歷史裡漢時高官侯爵,四百年裡一批批的死,一批批的倒,但魏府魏無知的後人,在三國,在北魏,都有歷史留名的人物,他們並不顯眼,但高官厚祿。
只有入世才知道這有多不容易,這世間行差踏錯站錯隊就萬劫不複,富不過三代,能延續那麼多代的,一直在官場上混而不倒,是有真能耐的。
想到此她看著說及大梁時,一臉不樂意的魏母,那麼多年在大梁,必是有怨氣的,那些叔叔伯伯,人多頭疼。
“母親不樂意就懟他,我發現阿父脾氣挺好,怎麼懟也不生氣。”
魏母被她逗笑了,“那老家夥也得好意思生氣,他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