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天下書籍三) 咱們雖是父女……
鉅子還記得, 當年始皇統一六國後,天下初定,然而推行郡縣制的過程中,卻遭遇了來自文人的激烈反對。其中, 齊人淳于越的聲音最為尖銳。他站在朝堂之上, 言辭激烈,主張恢複古制, 分封子弟, 認為唯有如此才能穩固江山。他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 直指始皇的心腹。
秦皇端坐於龍椅之上,面色沉靜, 眼中卻閃過一絲冷意。他微微側首, 看向站在一旁的丞相李斯。李斯心領神會,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淳于越之言, 實乃以古非今,擾亂朝綱。臣以為,天下既已一統,當以法為綱, 以吏為師, 不可再容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方接過話茬, 順水推舟, “李卿所言極是。天下歸一,豈能再容百家爭鳴?傳朕旨意,凡非秦記之史書, 非博士官所職之詩、書、百家語,悉數焚毀。敢有私藏者,嚴懲不貸。有敢以古非今者,族誅!”
李斯領命,隨即下令天下焚書。一時間,火光沖天,典籍化為灰燼,文人學子無不痛心疾首。然而,秦始皇還是知道書籍的重要,燒毀的書重要的有備份,六國典籍全歸於鹹陽宮中,以備後世查閱。
還下了律令,民間凡有私藏書籍者,秦法嚴懲,自此,秦再無私學。
魏倩是知道這個故事的,畢竟想推行新政,郡縣制是一個開端,從沒有人用過治國,秦之前全是分封制,這是一道分水嶺,中間沒有任何緩沖。
所以只能以最激烈,最偏激的方式,讓天下人只有這一個選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郡縣制就這樣推行了下去。
然而,命運弄人,秦朝覆滅後,項羽率軍攻入鹹陽,怒火中燒的他下令火燒阿房宮。熊熊烈火中,阿房宮與鹹陽宮珍藏的六國典籍化為灰燼,隨風飄散。項羽站在火光之中,目光冷峻,滿心仇恨。
後世之人談及此次文化浩劫,往往將罪責歸於秦始皇與李斯。
司馬遷是項羽粉絲,春秋筆法就上來了,並不去敘述始皇這法案的前因後果,只寫道,【李斯)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
古今聖王,自大禹起,再到堯舜,講究一個‘德被天下’,這種東西,秦沒有。秦認同商君書,天下人並不認同商君書。這個時候始皇想改天換地,那這片土地上只能有一種聲音,就是他的政令,秦的法律。
這場浩劫裡,秦好歹是為了郡縣制不得不為,天下分封太久,互相不認是周人了,只道齊人,魏人,楚人。
項羽那個屠夫,他的一把火,讓那場文化浩劫,再無轉圜之地。
想到此,魏倩覺得,還好她來了,至少守住了鹹陽,守住了天下藏書,尤其是醫學。
先秦醫學全沒了,能找到的最早的醫書都是三國時華佗的。
她的圖書館書盡可抄錄,待呂後一朝,她會複制,每個大城都有這麼一個大型圖書館,那麼這些書籍泛濫,再不是孤品後,文明的載體就不再易碎,而是大道至簡。
鉅子是墨家領袖,他懂魏倩這一步的意義,那些被搶走的書,又將返還於天下人,他握著計劃書有些抖。
喉嚨也泛起了苦澀意,這明明是一件好事,可是他卻難忍悲切,當年的場景歷歷在目,看似遙遠,其實距今不過才十幾載。
貴族王侯永遠都不會懂,每一本書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才得出結論,寫於紙上。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慾,盡可焚之,而今,這些先輩書籍智慧終於向天下人敞開。
“魏相欲辦大事,墨家定會不負所望,這兩座書閣,必會最快的建立起來。”
魏倩點點頭,看著窗外春色,“倩信鉅子之能。”
……
她坐馬車回府之後,見張不疑向她揮手,她笑著走過去。如今張不疑比她高很多,魏倩一米七,他有一米八五。
按記載項羽一米九二,以前的孔子,兩米二。劉邦一米八,張良傳記裡也是一米八。
張不疑自十四歲起就在魏府吃住,魏倩長身體的時候很講究營養,她很在乎自己的身高。因為這個時代很多人營養跟不上,比較矮,結果她自個沒長多少,張不疑這吃麻麻香的蹭蹭長。
“安歌。”
張不疑看她回來,從正廳起身不見外的跟著她往後院走。
進了房裡就暖和了,魏倩取下披風,西筠幫她著。
“怎麼了?”
張不疑因為人手夠了,長安也開了一家報社,兩家一起弄。
“你猜,我的報社都有誰來投了?”
他給自己倒了杯水,揚了眉目,苦盡甘來不過如此。
魏倩自然知道,如果百家知道了報紙作用,會有什麼連鎖反應,輿論掌握在誰的手裡,誰就有話語權。
百家爭了那麼多年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話語權。
她看著這副模樣的張不疑,“誰啊?”
張不疑哈哈大笑,“我不說。”
魏倩白了他一眼,“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