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道心不穩一) 這一路多仰仗……
魏倩看著魏王二字, 有些記憶就翻了出來,憑心而論,劉邦對她很是不錯,每次封別人什麼, 都會記得給她更高的位子。
她十八的時候, 就感嘆自己封無可封了,她看著已生白發的漢王, 她這些年在漢地, 其實並未有一絲不順心的地方。
漢王是最適合當老闆的人, 她實在不喜歡秦皇漢武那般的壓迫感,奏個事還得跪伏恭敬, 那對她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劉邦看著才二十一歲的魏倩, 他還是記得,最開始的魏府,在他一窮二白, 一個兵馬都沒有,不知明日何處的時候, 魏倩在魏府門前教黔首做吃食,教他們手藝。
然後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對亂世如盲人摸象,如指路明燈一樣, 給他指明瞭未來的方向, 讓他得以以最快的時機發家。
而今辜負她一番新政, 別說科舉, 日後怕是先前農稅改革都難。這種情況,他也沒臉讓魏倩再助他,人家也不是欠他的。
“這一路以來, 我多仰仗魏相,而今天下已定,分封功臣之時,可論功者,誰能比得了魏相呢?魏相使得天下貧苦黔首都有了喘息之機,也一路助我高歌猛進,以成帝業,以定漢統。”
“如今封王事豈能少了魏相,魏家原就是魏國王族,此番也是成全了魏民之心。”
魏倩看著這唾手可及的王位,可她明白,這只是劉邦的恩義之心下的決定,而不是帝王之心,一如給子房劃三萬戶,他的心態就是別人有的,你得有更好的。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現在的劉邦以為自己可以與功臣共天下,但不出兩年,劉邦就要舉刀對上諸侯王了。那時的他,就是要這完整的天下,少一塊都不行,魏國又是中原腹心,腹心之地怎麼可能讓與他人。
所以魏倩推辭了魏王位,她搖了搖頭,“漢王的心意,臣銘感五內,可臣還是初心如故,這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天下才能太平,才有太平,否則,又是一個千百年的東周亂世。”
“臣原本想辭去相位,不再摻和朝野紛爭,但當漢王拿出王位的時候,臣又覺得,還是這相位更適合臣。”
劉邦看著被推拒的魏王印,他怔怔的看著魏倩,魏國是一個極好的地方,所有功臣都巴巴的望著這塊地。
“魏相,我向你許諾,三年內,魏相的新政,在這片疆域,盡可施展。”
魏倩也不是矯情的人,老闆既然表了態,那她怎麼能因一時之氣,就把股份賣了,她費了那麼大心力搶來的原始股。
她這些時日也鑽入牛角尖,南仲勸她順其自然,還給她幾本道家書籍,上善若水,她去強行改變,就會傷及其他人利益,這片江山姓劉,她何苦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她想救百姓,可自救者天救,她若強行去救,又真的能救嗎?救到什麼樣的地步才是救呢?
她當這一國之相,還能護上一護,她若一時之氣就此甩手,未來真的能甘心嗎?
她突然發現,是以前的路太順了,以至於有點挫折就能摧垮她。但這事裡,真正利益受損的劉邦卻忍著火氣與功臣們周旋呢。
“得遇漢王,是臣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劉邦笑了起來,“這話該我說,得遇魏相,是寡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幸事。”
他倆相視而笑,魏倩起身將這封王的詔書在燈火下點了起來,火舌很快就帛書捲走,只餘塵埃。
“大王若是封,臣只要故土大梁足以,那裡有臣的祖廟,也將是臣的身後之地,其餘的,臣不能受,只能辭爾。”
劉邦深為感動,在滿朝獅子大開口下,魏倩可以說,大功於國,卻什麼也不求,只求一個政通人和。
“魏相推辭不受,我又豈能薄待魏相?”
魏倩搖頭,“大王不曾薄待我,我年少而居相位,如果不是大王力捧,壓下一切不滿之聲,那些官吏不會聽從臣的調令,臣一直知曉,臣不善於交際,行事多有任性,今後還得陛下多包涵。”
劉邦擺擺手,“與韓信相比,魏相可以說八面玲瓏了。”
他的那個將星才是,他都不懂韓信的騷操作為什麼可以騷成這樣。
彭越也是,學誰不好,就盯著韓信學,不是,那種處世之道他學來是為了惡心他的嗎?
有對比才有傷害,相比之下,魏倩宴會上喝果飲,閉門謝客,為人奢侈,喜商賈業,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還能為國增收。
魏倩想著韓信的操作,那確實不能比,跟他學會失去一切社交。
“其實臣先前遷怒韓信,但是臣也聽說,在兩軍對壘之時,韓信拒楚使,言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故吾以得於此。以謝項王。”
劉邦都驚呆了,“有這回事?”
魏倩點頭,“果有此事。”
以後世來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這個時代真不知道,韓信的傲嬌,他會以軍功求表揚,但決不是說這些,很多表忠心的話,他都是跟別人說的,跟劉邦他可渾了,半句好話說不出。
人是有資訊差的,韓信對楚使的話,楚使被拒了,自然不肯多說,而陳平知道,但陳平傳話很貴,且不管閑事。
這些話還是韓信死後,蒯通被抓,面對要烹煮他的大鍋,蒯通才用韓信的這些話,躲過了生死劫。
那個時候劉邦才知道韓信以前的忠心,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又理所當然,韓信若真有反心,怎麼可能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