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四面楚歌二) 她決定給這一……
垓下楚歌悽戚, 在糧盡困死的時候,這千古無二的霸王,終於落了幕,虞姫最後一舞成了絕唱, 她並不悔遇見項羽, 她覺得這麼轟轟烈烈一場,才是她活過的證明。
她看他勢起, 看他稱王, 看他稱霸, 又與他敗於垓下。
他嘆虞兮虞兮奈若何,她只道霸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劉邦看著項羽做困獸之鬥, 想起最初在會稽之時,他們相談甚歡,他們有共同的理想, 亡秦,他們結拜為兄弟, 說著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許下重重諾言,然後走到今天,他們倆到了最後的時候,他必須要困殺項羽, 將這頭橫掃世間的猛虎, 關回陰司。
項羽必須死。
如果他們不是相逢在亂世, 項羽這樣的性格, 他們可能真的會是生死兄弟,畢竟他實在好哄。
劉邦看著項羽身下的屍山血海,縱到了這般地步, 霸王亦是難殺,最後他殺得筋疲力盡,自刎在了烏江。
韓信起了野心,局勢對劉邦來說,卻並未到最壞的地步,反而乘風起勢與諸將會合。向來被虎圍困的他終成了狩獵猛虎的獵人,這頭虎失了所有爪牙,在恐懼與圍困裡發出了瀕死的怒吼,被分而食之。
劉邦對上韓信望過來的灼灼眉目,少年一如高臺拜將時一般,他張揚著向劉邦伸出他的利爪,劉邦順著他的心意贊揚了爪牙的鋒利,他揚眉故作謙虛也難掩眉眼裡的桀驁自得。
劉邦卻覺得虎狼縱使俯首帖耳學貍奴百依百順,也難掩虎狼本性,更何況這虎已有大志。
戰場的血浸透進烏江岸邊沙土裡,再滾入滾滾而去的江河裡,戰場塵埃已落,大風也卷不動屍堆裡的楚旗,而四面漢旗烈烈,將旗隨風蕩,漢軍走過千裡複千裡,而今定疆漢土。
劉邦看著依舊一身甲衣的韓信,如拜將之時,在大風之下解下了自己的王袍披風,披在了他身上,四目相對視線相觸,大風烈烈,劉邦就這樣在沙場的血腥氣裡看了他許久,看著他銳利眉眼裡的志向,看著他甲衣外坦然受之的王袍,看著他功高滅代破趙降燕攻齊圍楚前途無量。
齊王——韓信。
項羽一死,魏倩終於從重重煩心事裡找著了一件好事,是了,她真的認為項羽的死對於人間是一件好事。
她真的不想再收拾項羽屠城後的慘劇了,光只是漢土,這麼些城,她光收拾焚燒屍體,驅逐預防疫病都花了很大力氣,如果放在仙俠小說裡,那就是一個危害世界的魔神,最終boss,放出來就生靈塗炭。
他彷彿是上天給大秦的詛咒,因為他破釜沉舟,始皇死後不過三年,大秦就亡了,有這樣一個殺神,就算是扶蘇即位,秦也活不了,如果這樣一個人物有歷史使命的話,他為亡秦而生。
魏倩覺得,他彷彿是秦自商鞅以後,六國的怨氣,在六國亡後,徹底融合在一起,成了這麼一個項羽,秦的惡夢。可他的殺性起來後,屠完秦,屠宰場便擴大成了天下,成了最終boss。
她始終忘不了百姓的慘,以至於他們拿下關中最開始的時候,百姓們賣兒賣女為奴,他們並沒有管。為奴好歹能活下去不是。
那種慘烈,希望人間不要有第二回。
韓信遠遠看見她,跑了過來,他有些興奮,“魏相,我封王了,漢王讓我衣錦還鄉,將齊王改成了楚王。”
畢竟那可是楚地,項羽的地盤,又是他故土,衣錦還鄉,自然比齊地更好。
魏倩不想聽這些,她頭疼,她轉身就走,韓信拉住她,“魏相,你怎麼了?”
魏倩轉身拂開他手,“怎麼,齊王,哦,楚王,是要我恭喜你嗎?”
韓信都懵了懵,難道不該恭喜一下嗎?“是啊。”
魏倩冷眼看著他,跟這種人生氣,她就是氣死,對方都不明白她是怎麼死的。轉身就走了,韓信想追上去問個明白,就被蓋公的劍擋住了去路。
蓋公看了看他,就朝著魏倩離開的方向慢慢離去。
劉邦厚葬了項羽,還去項家悲慼的為項羽哭了墳,哭得彷彿生死兄弟不是他殺的一樣,張良不肯去,他與項羽有仇,只能魏倩跟過去了,她看著劉邦的哭嚎,她都服了,這是怎麼辦到的,哭得跟真的一樣。
楚地百姓真的信了他身不由己殺了項羽,紛紛為兄弟情悲泣,還好項羽死得透透的,被分了屍,不然真會氣得詐屍。
不過沖項羽每一次都會上當的狀態來看,可能項羽自己都會相信,人間有真情,雖然他被分屍了,但他哭得很慘啊。
不能再腦了,她要有畫面了。
她決定給這一對鎖死,希望他們不要禍害別人,太般配了。
但她吐槽歸吐槽,其實老闆自己肯當戲精,總比讓他們去當戲精好,比如演義裡諸葛亮去哭周瑜,她代入諸葛亮,感覺實在哭不出來,甚至並不想去面對受害者的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