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墨家鉅子三) 墨家居然還有……
室內很是空曠, 秦時地廣人稀,府邸屋舍都十分大,如不是爐炭日夜燃著,室內是無一絲暖意的。
鉅子聽著魏倩的反問, 他張口欲反駁, 但理科生也是有壁的,古代認死理的理科生是辯不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現代理科生的。
所以一時之間安靜得出奇, 爐炭炸出幾絲火星, 魏倩正襟危坐, 握著袖裡的手爐,並不著急與鉅子繼續談論。
畢竟她本就握有優勢, 她有資源, 鉅子來投,主客攻守之勢很明顯。她一昧的給人洗腦,未免太過咄咄逼人, 過猶不及,魏倩突然覺得, 她也需要一個謀士,腦子多一些想事情更順利些。可聰明人就那麼些,識字的人就這麼多,而且多是小人。聰明人比如陳平之流, 人家敢來她也不敢用, 很明顯她沒有劉邦的能耐。
她連治家都治不好, 全靠躲, 今年新春又能留在陳留,躲過一年春節,挺好。她管理下屬的方案就是現代的管理, 她給錢,人家辦事,她入股,人家給她分利。
古代的馭人之術,她並不是很懂,聽過就聽過,根本做不到,受了二十幾年教育洗腦的人,不可能到了古代就殺伐決斷,會殺雞儆猴,學著酷刑弄死人。
她能平靜的看著人頭只在心裡尖叫,這已經是極大剋制了。她在現代倒是一個勁的說,只要我沒有道德,誰也綁架不了我。
可現代,就是處理死刑犯,也是會給一個體面的。古代是不小心得罪什麼人,全家當場橫死,最重要的是,從幼兒園開始的思想品德課到大學的馬列主義,她以為她可以沒有道德,但是該死的,她有,且烙在靈魂上。
她剛到奴役人是治國道的秦末,她連奴役別人都得在心裡給自己行為洗腦,但仍舊有強烈不適,還沒有心理醫生可以訴說,魏國已亡,她又是落魄的權貴階層,這種情況從她開始有錢付工資後,才舒緩下來。
旁人以為是她年幼,是女子心善,仁德處世,實際情況是她在世界尋到一種她能接受的人與人之間相處。她只有一個人,所以世人怎麼處世她管不到,只能管好自己,問心無愧才能睡個好覺,畢竟她連應屆生都沒當上,寒窗苦讀還沒來得及當社畜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她在生産工作,可以兼濟,但在政治領域,她還處在獨善其身的窮困階段,當然這主要是老闆還沒當皇帝。老闆不進步她怎麼進步,老闆不集權她怎麼改革?
劉邦當皇帝很快,但統一太慢了,亡秦滅楚後天下的權利依舊是分散的,這時候的劉邦與周天子無異。還是又八年,掃除天下異姓王後,才將權利收回朝庭。
對比其他亂世,依舊很快,但她是個急性子,一次效能做到的話,實不必三次掃平天下,百姓的命也是命。
她不知道自己能將天下變成什麼樣,但不會比歷史上的更差了,至少這麼大土地,兩三千萬人,實不必人相食。
而且劉邦這樣的老闆,是最適合她的,從不在自己不會的專業上指手畫腳,這天下是劉邦打的,卻是蕭何治的,後面的丞相甚至蕭規曹隨,連變都不變的懶惰。
職場太鬆懈,一看就是缺人卷他們,這她不得去卷卷。
鉅子看著眼前十六歲的女郎,思想通透至此,但他不又甘心。
“女郎話得輕巧,當年墨子創墨家,欲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孟子也言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他又嘆道,“墨子為救世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為追隨墨子,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墨家以此為榮,推行天下,萬民效從,天下兼愛相親,難道不是最好的道路嗎?”
很好,她就知道,這些人說不過的時候就喜歡來咬文嚼字,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怪不得劉邦一聽就想罵人,她聽她也急。
還好她是惡補過的,聽得懂大概意思,說的是墨子的思想,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表面意思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煙囪沒有燻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深意便是後世的閱讀理解,聖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自然是以聖人們不怕蒙受恥辱去接近君王,並不是為了貪圖利祿、羨慕地位,而是為了謀求天下百姓的利益,消除萬民的禍害。
再形容墨子與墨家人的艱苦樸素,衣食住行皆自苦至極,還好她不是墨者,在這種艱難困苦的世道還得往艱苦上靠,她還是覺得沒有手機人生已經很苦了,再難不如重新投胎。
赴湯蹈刃,死不旋踵,也很有意思,是說墨者認死理,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看出來了,不缺心眼怎麼能入墨家。
畢竟初中的時候就學過百家爭鳴,教科書上說過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