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寧聲濤像個大人一樣,聽得津津有味,二舅難得盡然找到了知音,就接著:“豐現在自己也沒有什麼想法,就先進行基礎訓練,等兩年,他的身體發育上來了,自己也明白些道理了,看他是否決定要練舉重。我當然很希望他為我們王家練舉重,為我們國家練舉重,我們有這個遺傳的優勢,他生力量就很出色,但是我也不希望他以後後悔,以後恨我們沒有給他選擇,只有他在不斷的練習中找到快樂,找到自信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他才能心甘情願的練習。就像你喜歡看書,也許就到了那種廢寢忘食的地步。如果豐喜歡訓練也到了那種地步,那就可以專項訓練了。”
“我問過豐,他他不喜歡舉重。”
“哦?那他喜歡什麼?”
“他都有點喜歡,又都有點不喜歡。”
“什麼意思呢?”
“就是很多他知道的體育專案,他都有點興趣,像籃球、游泳、跳水、體操、乒乓球、馬拉松、射擊、羽毛球這些,但是又覺得都很枯燥乏味。他籃球首先是要個子高才有優勢,如果個子矮了,怎麼都練不出什麼效果來,個子高然就有優勢。他爺爺就是原來的籃球中鋒,不但高,而且太彈跳能力超過其他人,所以他打籃球打的很好。像我們國家的籃球運動員,要不是身高一米八幾基本上都進不了國家隊,有些孩子練籃球,後來身高跟不上,就只好放棄了。”
“怪不得他他不打籃球,一定要等到身高一米七了,再看看能不能打籃球呢。”
“他還,其他的那些專案不是沒有多少對抗性,就是特別要求技巧性,都不是他特別喜歡的種類。”
“他怎麼舉重呢?”
“你不會生氣吧?”
“我不生氣,我一個四十多歲的大人跟一個八歲的孩生什麼氣?”
“他,舉重是個很笨的專案。”
“啊?”
“他,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比較力量,舉重太枯燥太簡單太無聊,沒有對抗性。”
“是有很多方式比較力量,可很難體現純粹的力量對比。拳擊就要講究力量,比較力量,可拳擊不完全是力量的較量,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對比。田徑中的田賽也有很多專案是力量的比賽,比如扔標槍、鏈球、鉛球這些。就連籃球也有力量對抗,可是這些專案的比賽都摻雜了更多的其他因素,不算純粹的力量比賽。舉重可以算是最基礎最根本的力量比賽了。”
“豐不願意練舉重,不過他還沒有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專案,就遷就一下你們,也可以練練。”
“遷就我們?呵呵,他是因為比較起來更不喜歡讀。與其讓他看著書打瞌睡還不如出來練練體育。他不是喜歡在學校打架嗎?為什麼他不喜歡武術、柔道、摔跤、拳擊這些‘打架’的專案呢?”
“我不知道,反正他現在他所知道的專案沒有他真正喜歡的。”
“這就奇怪了。按理,他應該喜歡拳擊吧?”
“哦,他好像拳擊也太死板了,都是規定的場地規定的動作,沒什麼意思。而且拳擊連腳都不能用,打架的時候是隻要能讓對方受到打擊受到壓制就可以贏了,拳擊卻規定的死死的,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他不喜歡那種死板的規則。”
“這孩子,就是一個不喜歡約束不喜歡規則的孩子!以後一定會吃虧的。社會絕不會容許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那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呢?文學和藝術裡不是有這兩個流派嗎?”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哦,聽過,沒想過那麼多,你這個孩子,有這些問題還是去問你大哥陳哲維吧,我聽他也是個正宗的書呆子,讀的書比我們這些人全部加起來都多,三妹他那個大哥讀的書我們這些人幾輩子都讀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