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聲濤曾經一度喜好看書到忘記了其他一切,甚至失去了孩子的性——玩耍的樂趣。
寧原基夫婦無數次的苦口婆心,無數次嘗試各種辦法,擺各種道理,就是無法改變濤不愛玩耍只愛看書的“毛病”。寧原基害怕孩子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書呆子”,害怕孩子將自己的父親和姨媽家的大表哥陳哲維那種書呆子氣發揮到更高層次,失去其他能力和思維。
在求助了哥哥包長青之後,包桂蘭得到了哥哥的保證。是利用春節過節團年的這個幾時間裡,他就有辦法糾正濤的“壞毛病”。
將信將疑的包桂蘭和半信半疑的寧原基抱著試試的態度接受哥哥包長青對濤的改造。
春節過後,舅舅家的三個表哥、兩個表姐都各自離開包長青家,去了各自工作的城市和回了各自的家。濤雖然沒有住在舅舅家,因為兩家距離非常近,所以晚上都是回家住。白才在舅舅家去和表姐表哥表侄女們一起玩耍。每晚上回家,濤還是繼續得空就看書的習慣,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初四開始,舅舅家的那些個表姐表哥表姐夫表嫂表侄女都漸漸的離開了舅舅家。寧聲濤一家也不用再每都去舅舅家了。
大年初五,寧聲濤居然主動的到外面玩耍去了,這讓寧原基和包桂蘭非常意外,同時也非常驚喜。
到底舅舅用了什麼辦法解決了濤分分鐘對書的依戀從而學會勞逸結合的呢?寧原基想不到,包桂蘭也想不到。
包桂蘭的父親曾經是一名縣城的私塾先生。當國民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席捲大地時候,給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華大地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衝擊,眼見著幾千年來一直引領文明發展的民族即將鳳凰涅盤,重振雄風。私塾先生包恩第坐不住了,在家鄉被譽為如果早生幾年一定能考上舉人,甚至能到金殿面試,成為子門生的他,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毅然決定去報考西南最有名的大學,學習法律,用法律服務於民族國家,服務於人民百姓。
這個包桂蘭深深痛恨著的優秀法官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行為對後人產生了多大的傷害,以至於後人在長達一個甲子的時代裡都幾乎不承認他在家族中的地位。直到21世紀10年代後期,後人們才開始從各地趕去他的孤墳祭拜。60多年的風風雨雨,60多年的苦苦等待。看著壯大的後人們,這名當初沒有選擇擁抱革命,走上民主之路而去選擇為法律和法治精神獻出自己的人生的老人總算泉下有知,知道後人們終於原諒了他,接受了他所存在的現實,接受了他在時代的選擇上沒能找準方向的錯誤。
包恩第是名牌大學法律專業的高材生,被老師們認為將是未來法律界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曾經缺乏法治精神的民族本是多麼需要這樣的人才,本來在傳統知識的學習中就受到法家思想影響並接受法家思想治國理念的他錯就錯在沒有考慮到時代的決定因素。
中國古代,由亂而治,法家思想常常都成為一種選擇。包恩第熟讀史書,對《韓非子》和》《商君書》等傳統法家代表作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對管仲、吳起、商鞅、李斯、韓非子、王安石、張居正、嚴復、梁啟超等法家人物的思想和實踐都有過比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選擇法家思想來報國護民,服務政權,其實算不上是一種錯誤。只是可惜,由於基礎的偏差,上樑想正也正不了。服務於一個沒有民眾基礎的政權,絕對算不上是服務於民眾。
包恩第有六個兄弟姊妹,他是老大。包恩第有五個子女,一子四女。大女兒就是寧聲濤的大姨,新中國的舉行開國大典的時候,大姨還是重慶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停了一段時間的課,後來還是終於完成了學業,在一個革命老區的山區縣城裡做了50多年的集體單位的職工。寧聲濤的母親是包恩第的最的女兒,當母親剛剛開始可以比較完整的跟著大人念唐詩、讀三字經的時候,也就是大西南解放前,外公包恩第離開了自己的家人,結束了他畢生奮鬥的錯誤的事業。
外公包恩第只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寧聲濤的唯一的舅舅包長青。
舅舅包長青個子不高,但學問不低。在大姐考上西南地區僅有的兩所最著名的名牌大學重慶大學之後,包長青居然放棄了報考大學。按照包長青在寧聲濤讀中學的時候給寧聲濤的,他之所以放棄報考大學,主要是三個原因。
舅舅:“我沒有你姨媽那種大學文憑,也沒有你舅媽那種大學文憑。我是個老油條。”
寧聲濤問:“為什麼舅舅您不考大學呢?媽媽你讀書的時候也很厲害,比姨媽更厲害啊,背東西都比姨媽快,腦筋也靈活。”
“你媽媽?你媽媽怎麼知道,我讀書的時候你媽媽還沒出世呢,就算出世了,也都還是一個走路都要人牽著的孩子。他怎麼知道我讀書的時候比姨媽還厲害,你相信你媽媽的話嗎?呵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當然相信啦,媽媽會騙孩子嗎?媽媽過,她是比你們二十來歲,你和姨媽只相差兩歲,姨媽可以考大學,那個時候新中國誕生了,姨媽是大三的學生,你應該是大一的學生才對。可是你不是大學生,你沒讀大學,那不是你考不上,是有其他原因的。”
“你媽媽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媽媽沒,媽媽她不知道,她都是聽外婆出來的。外婆來是,如果外公不是有一條家規,你可以去北京上海讀大學的。好像是因為外公不讓你離家的原因吧?”
“嗯——”舅舅長長的吁氣,“三個原因,我沒有讀大學。”
“嗯。一個是外公不讓你離開家鄉,是‘父母在不遠游’,你是唯一的兒子,外公不讓你去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