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農事
許箐這一覺直睡過了午時,許笠親自來看過,知道他胃疼並非是藉口時更是心疼兼著自責,幹脆在許箐房中留下來翻看過往賬冊。他本就十分聰穎,如今用了心,已大概看懂了賬冊的模式,遇到些不太清楚的,便向守衷和潤娘詢問,待看完一本賬冊後,已知道了七七八八,總算不是兩眼一抹黑了。
許箐醒來時有些恍惚,不知自己這一覺睡了多久。許笠行至床邊,柔聲詢問道:“可還難受?”
許箐的嗓音微啞慵懶:“不難受了。”
“以後不許再吃冷茶了。”許笠扶著他坐起,“醒醒覺,我讓廚房溫了粥,你晨起只吃了冷茶,這樣可不行。”
許箐其實並不太餓,他前世就苦夏,穿到這個沒有空調電扇還得全副武裝穿著長衣長褲的年代,就更是煎熬。但如今大哥開口說了,他也沒有推辭,喝了半碗粥,又吃了些小菜,好歹算是把這頓飯糊弄了過去。又歇過一會兒,他自覺已恢複了精神,就拉著大哥一同往前院去。
一路上兄弟二人低聲說著話,走過約一盞茶的工夫,便到了客房院落,所謂客房其實不過是正廳外連廊的廊間,但佈置打掃得妥當,住人是足夠的。午後正熱,莊頭們在院子裡閑聊,見兩位東家來了,連忙起身準備行禮。
“坐著罷。”許笠率先開了口,“可有進些茶點吃食?家中現下不做葷食,若是覺得吃得不好便直說,我派人出去買回來就好。”
石莊頭和吳莊頭受寵若驚,疊聲回話說不用。二人說話時都小心翼翼,看那樣子像是怕東家因為收成問題而責難。許笠安撫了他們一番,拉著他們坐到廊下,柔聲細語地關切起他們家中老幼。一番寒暄之後終於進入了正題——正水莊的旱地收成夠嗎?
正水莊有三百畝旱地,莊頭吳平安手下還有五名佃戶,都拖家帶口,這三百畝地的收成對他們來說只能算勉強溫飽。
吳平安今日見識了這兩位東家的厲害,自然不敢隱瞞,便老實回話:“不瞞東家,如今地裡是夏麥秋粟,但因為土地肥力不夠,每做兩年便要停一年,只種夏麥,讓土地回回力。閑下來的那半年佃戶們便會往京中去尋些短工,或是幫隔壁莊子上的佃戶做工,好歹掙些貼補。”
許箐前世五穀不分,連仙人掌都養不活,種地這種事情對他來說太過遙遠。但最起碼他還是知道北方多鹽堿的,按照此時的情形,搞泡田移土似乎不大現實,能做的只是加以利用。一是種些耐鹽堿的作物,二是搞副業。
“有件事還要請教兩位莊頭,”許箐客氣地說道,“同樣的一畝地,是蘆粟畝産多,還是小麥畝産多?”
他是真的不懂,但這兩位莊頭已經見過他那般氣勢,現在又見他如此和藹,心中更添了畏懼,總覺得這位小東家是什麼都知道,只是存了考教之心。
兩位莊頭對視片刻,最後還是由吳平安來回答:“東家說的蘆粟,其實我們私下裡都是叫高粱的。若是同樣肥力的土地,同樣耕種下來,高粱畝産略多些,但是因為高粱賣不上價,所以種得少。東家可是要讓我們改種高粱?”
許箐不由得眉梢挑起,心說:原來你們也叫高粱!
“既然高粱賣不上價,我自然不會讓你們改種的。”許箐略轉了個心思,繼續說道,“我只是在想,既然地裡多堿,能不能闢出一小塊地方來做堿?”
吳平安聽得這一問,眼睛都要綠了,連忙說:“可以!自然是可以的!咱們自己家地裡,到農閑時會泛好些堿出來,我們都會刮下來用。”
許箐沒想到會得到這答案,愣了愣,問:“你會熬堿?”
“這不難,架起鍋熬就是了!”吳平安信心滿滿。
許箐知道他們熬出來的都是雜質很多的堿,或許都不能拿來搋麵,這不是他想要的,但這並不妨事,若是莊頭什麼都懂,要他這個穿過來的人有何用?許箐略思考過,道:“馬上秋收,地裡離不開人,也不好把你們留在這裡。你家中或者佃戶家中有已經懂事但是還不夠下地幫忙的孩子,可以送到我這裡來,我帶著他們做些活兒。”
“欸!”吳平安連連點頭,“莊子上有幾個七八歲大的孩子,我回去就跟他們說,他們一準願意來。東家也不必心疼他們,盡管使喚就是!”
許箐當然明白吳平安在想什麼,一來,跟在東家身邊學手藝的機會難得,這手藝學到了就是自己的,日後就算離了東家也不發愁。二來,送到東家身邊,萬一哪個機靈的得了東家青睞,日後沒準還能混個管事的位子。雖然不是自家孩子,但好歹他有引薦之情在裡面。這三來,到了東家身邊,自然衣食住行都不再用家裡的,相當於東家替他們養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