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風寒,萬裡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
此時正值寒冬,北國大雪紛飛,這位漢學大師一見面便給曹丕遞上了暖酒,隨後親切地用漢文向曹丕打起了招呼。
“曹太郎,別來無恙?”
也許是考慮到可能會有忍者監聽,心照不宣的二人便在室內用加密對話暢快地聊了起來。
“最上家已經答應……若是與內府開戰,他會在適當的時機倒向我們。”
“不愧是三成欣賞的男人!那麼接下來便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麼?看來我也可以著手準備了……”
直江兼續的話愈發讓曹丕好奇三成到底都跟他寫了些什麼,當然,就算再想知道,對別人的私人信件問東問西也是相當不禮貌的。於是他只能板著臉,若無其事地繼續跟直江兼續討論如何對付老烏龜的事。
“聽你的意思……怕不是連借東風的七星壇都擺好了?呵……不過我得提醒你,當年赤壁的東風可不是孔明借來的,只是奈何魏武帝不得天時……你所說的東風究竟起於何時,還需好好把握。”
這位運籌帷幄的智將淺笑著為曹太郎斟上熱酒,“曹太郎當真認為……讓魏武帝輸給江東的是天時嗎?”
“哦?那麼山城守有何見解?”
參與赤壁之戰的當事人不動聲色地注視著眼前這位事後諸葛亮,打算聽聽後人評說,對此並不知情的直江兼續不出意外,和三成一樣引用出了孟子的話。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讓魏武帝輸給江東的,只怕並非天時,而是人和。荊州降兵人心不齊,而江東卻有三世的譜代家臣盡心竭力,同仇敵愾。更別提孫劉聯盟的另一位……那位攜民渡江的仁德之人,對於整個荊州而言,也是民心所向。”
聽著這位漢學大師對自己父王生前的宿敵發自內心的誇獎,曹丕的臉色不覺間變得更黑了。
“呵……看樣子你也很欣賞那位劉皇叔。只可惜那位皇叔聰明一世,卻在最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只能在輸掉一切後將爛攤子整個丟給了借東風的那位諸葛孔明。這位多智近妖的大軍師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未能在後來逆天改命,挽回漢室的頹局。這又何嘗不是不得天時。”
“不得其時……這種只有後人才能看清的事,當世之人如何知道呢。若是那位擁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丞相就此認命,反而會遺恨千年吧。”
“我算是明白三成為何會在決定天下的大局上選擇你這個盟友了。”
馬鹿和馬鹿之間相互吸引的鐵則,在三成身上屢試不爽。
而這位熱情的漢學大師顯然也把自己當成了三成馬鹿團的成員之一。
“我也總算明白,三成為何會與你結為異姓兄弟……曹太郎看似和三成天差地別,實則和他是同一類人。一邊說著不得天時,一邊依舊在盡可能為三成爭取更多的人和……比任何人都希望三成能贏得此戰。”
曹丕並未否認……就算已經進行了縝密的佈局和計算,這仍是一場以少敵多的戰鬥。即便是足智多謀的大谷刑部以及眼前這位天下第一陪臣也並沒有十足的勝算。
然而,這場對決越遲來到,他們的力量差距便會越大……
這並非什麼一時沖動,感情用事的決定。
“讓我見識一下你的東風吧。”
直江兼續口中的東風,是一篇名為《直江狀》的文章。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文人的筆……在合適的時候會勝過刀劍。那篇文章亦是如此。
讀《直江狀》時,曹丕想起了官渡之戰前袁紹手下的文人陳琳曾寫給自己父王的那篇《為袁紹檄豫州》檄文。
這將是一支利箭……一旦離弦,便會引來千軍萬馬。
曹丕回到佐和山城後,這支利箭也飛到了德川內府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