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營,校場。
五萬黑山俘虜,全部被集合到了校場之上,這是他們在俘虜營的第三十天。
這段時間的俘虜生活,是他們久久不能忘記的日子,雖然每天都要按時出操,但吃得好,穿得暖,絲毫看不出來一絲俘虜的待遇。
太史慈立於高臺之上,對下面的俘虜喊道:“諸位雖然攜帶刀兵來吾冀州,然吾冀州乃是好客之地,爾等竟然來了,吾定當好吃好喝的招待大家一個月!如今,一月已過,汝等何去何從,就看汝等自己了!”
太史慈說完,看著議論紛紛的黑山軍俘虜,停頓了一會,說道:“汝等放心,吾非嗜殺之人,汝等若不願意留下,吾定當禮送汝等出境,回到太行山中。若是汝等願意留下,那就得服從州府管理,當然了,吾雖然沒有辦法讓汝等吃好喝好,但吃飽穿暖,有片瓦之地存身還是可以的!”
離開或者留下,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太史慈也並不打算讓所有人都留下。如果都留下了,那誰回去替他宣揚冀州對待俘虜的政策?
最終,五萬俘虜,有四千餘人打算回去,他們瀟灑慣了,實在不願意受到約束!
對此,太史慈絲毫沒有意見,還貼心地給他們準備了乾糧,並且告知他們,如果在黑山軍中過得不好,歡迎他們攜帶一家老小回來!
對於願意留下來的四萬五千餘人,他也給他們保證,一定會想辦法,將他們的家人,從黑山軍中接回來!
當他們決定留下來的那一刻,他們的戶籍就落在了軍屯衛裡面,戰時,他們就是士兵,需要跟隨大軍,衝鋒陷陣;農忙時,他們就是農民,要種植糧食!
對於這些人,太史慈很是重視,特意讓人前往黑山,找到張燕,做起了人口生意。準備用糧食,將他們的家屬全部換回來。
四萬五千人,將會選拔出五千人交給張合。
太史慈調張合為主將,閻行為副將,組建朱雀衛,全衛一萬人,暫時設定虎威、虎豹兩營。其中槍盾兵兩千、弓兵三千、長槍兵三千、輕騎一千,床弩兵一千。
這是太史慈麾下,第一支混合部隊,也是第一支獨立作戰部隊!這支部隊將部署在冀州跟青州交界,防止青州黃巾餘孽越境襲擾邊境。
按照太史慈的規劃,這種部隊,應該維持在一萬五千人左右,現在的一萬人,只是第一批,後期訓練好之後,會根據情況,新增兵力。
從俘虜營出來,太史慈碰到了一支龐大的車隊,看著一溜十幾輛馬車過去,他還是很好奇是哪家大戶,準備落戶冀州。
在太史慈的要求下,城中的乞丐孤兒,全部都進行了妥善安置。對於乞討者,年老者體弱,孤苦無依則,由官府出面照顧,對青壯,則一股腦地送去軍屯。
城中設有垃圾桶,有公共廁所,貧窮婦人,還可以領取任務,負責城中道路的灑掃。
鄴城城門並不是很大,而今天進城的人又格外得多,特別是中間又夾雜著這支龐大的車隊,一時之間,顯得很是擁擠緩慢。
太史慈拒絕了親衛準備開道的想法,靜靜地等待著車隊先行進城。
事也太巧,車隊中,一輛馬車不堪重負,車軸啪地一聲斷掉了,馬車上包裹得結結實實的木箱一下子從馬車上面摔了下來,重重地摔倒在地,散落出一大堆書簡。
一時之間,馬驚人亂,喧雜不停。
端坐在馬車上的太史慈見此,無奈地搖了搖頭,連忙對身側的黃敘說道:“敘弟,汝立刻帶人,維持秩序,幫助他們將書簡裝車,儘快清理通道。”
“諾!”黃敘答應了一聲,催馬領著二十餘名親衛上前。
前面,蔡邕自然知道了後方的動靜,慌忙從馬車上面跳了下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蔡邕看到散落一地的書簡,心痛道:“爾等還不將書簡全部收好,掉了一片,看吾怎麼收拾爾等!”
愛書如命的蔡邕,總共收集了三萬冊書簡,這些書簡,他看得比他自己的生命還要重一些。
蔡府僕人聞言,連忙答應了一聲,將書簡重新裝箱。
眾人拾柴火焰高,經過眾人一番努力,總算是將書簡全部裝好,在黃敘等人的幫助下,很快就重新裝箱,那些因箱子破損,而沒有辦法裝入箱子裡面的,也用布匹包裹好,以防丟失。
蔡邕朝黃敘一禮,說道:“多謝小將軍相助!”
黃敘連忙回了一禮,說道:“老丈客氣,吾也是奉命行事,老丈在城中可有落腳的地方,吾送汝等過去,這通道是萬萬不能再堵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