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端午節,孩子們放假了,這換牙的事情才淡下來。
端午過後,朝廷的分配地方下來了,吳瓊拿了幾個地方過來,給吳有為看:“叔父,您說哪裡合適?”
吳有為看了看條陳上可供選擇的地方,其實並不多,而且......都是比較窮的地方。
但是在吳有為看來,卻是機遇!
就是窮的地方才出政績呢!
富裕的魚米之鄉,你去了再能幹也顯不出你的好來。
只有窮鄉僻壤發展起來了,你才能向世人證明你的能力。
就像是吳有為,上海縣整個在他手裡頭重建了,現在發展的勢頭越來越猛,就連松江府都不如上海縣。
“選這個!”吳有為一指。
吳瓊伸頭一看:“雲南省的參議?”
“對!”吳有為點頭。
因雲貴地區民族眾多,且多是山高水深,大明便在貴州建行省,加強了這一地區的管理。
不過更因為採用土官制度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管理,即以本族上層領袖為土官即土司),可世襲的關系,那地方管理不易。
明於布政使下設左、右參議從四品,無定員,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清軍、驛傳、水利等事。
“雖然這個參議是所有外派官職裡最高的,但是......。”吳瓊糾結了一下:“但是沒人去啊!”
“沒人去你去啊!”吳有為恨鐵不成鋼的道:“雲南啊!多好的地方?我都想去了。”
“啊?”吳瓊愣了愣:“叔父,這是雲南啊!”
“對啊!”吳有為道:“你可知道,雲南有多美?大理,麗江、玉龍雪山,蝴蝶泉......。”
後世的吳有為,其實最想去的就是雲南,但是,他沒去成。
雲南在明朝時期,可是有沐王府在那裡鎮守,雖然沐家人一般都是國公,但是他們的老祖宗在去世之後,可是被封為異姓王的,歷史上老沐家的祖宗可是太祖皇帝的幹兒子。
且沐氏一族鎮守雲南一直到大明滅亡,還忠心大明,在滿清初期沒少給滿清添亂。
“可是雲南那地方......。”就算是個四品官職,也沒人願意去啊!
“那地方盛産鮮花。”吳有為道:“還盛産許多東西,你到了那地方,很容易就出政績。”
“是嗎?”吳瓊半信半疑。
“就這個了。”吳有為感嘆道:“要不是時機不對,我真想讓你去臺灣。”
“叔父,臺灣有人去了。”吳瓊道:“是小竹子公公的幹弟弟,那位叫李吉的大人。”
原來,李吉在廣州那邊政績不錯,且趁機回來考了個進士,某了個出身後,又被調去了臺灣府,只不過臺灣那裡現在荒涼得很,他去了只是個縣令,代知府之職。
這次他升遷了,成為了臺灣府真正的知府。
這種升遷在別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窮的叮當響的地方,能有什麼作為?
但是在吳有為看來,太有作為了!
而他早先託萬通遞過去的信,也讓李吉在臺灣的地界上大展拳腳。
臺灣不僅成了水軍們的海外補給站,還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島”。
“叔父啊,如果侄兒去了雲南省,您可千萬指點一下侄兒啊!”吳瓊最終還是選擇相信他的叔父,不會害了他。
於是,他真的選擇去雲南省當參議了,只希望叔父不要晃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