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結婚駙馬沒地位。
公主下嫁前後,按規定駙馬須到國子監讀書,以便學習文武知識和禮儀知識,好承接聖恩。
下嫁之前,皇帝會預先建公主府,“將及納婿,預先選日安床及運裝奩、金銀、緞匹等物入府”。
裝備停當,再開始公主的“般移”,即由宮中移到公主府居住。
這一日公主告別皇帝父親、母親,由女官從宮東門帶出,坐上轎子東華門。也有皇帝親自送至東華門的,俗稱是“新娘子出閣”。
等按八字確字好的日子一到,駙馬便被召入公主府。
駙馬須從左門進入中堂,等候公主穿戴整齊後從後堂來到中堂,來到香案前拜天地,行八拜禮。
禮畢之後,公主駙馬東西相向坐,公主坐主位,駙馬坐客位,駙馬向公主行四拜禮,公主坐受兩拜,起身答謝兩拜。
禮成之後,駙馬才可以住在公主府。
丈夫向妻子行禮,這和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唸完全相反。
尤其是大明乃封建禮教最為鼎盛時期,男尊女卑的觀念深入骨髓,但是公主是皇家血脈,是君,駙馬是臣,這就牽扯到了君臣之禮上了。
其三是駙馬的父母沒地位。
按明朝規定,成婚十日,小兩口須回宮裡回門。
回門當天,公主直接進宮去奉先殿,然後拜見父皇和母親。
而駙馬則須於前一天到鴻臚寺報名,第二天到午門外謝恩,再入宮行禮,皇帝賜宴,宴必回家。
只有回門結束,公主才會拜見舅姑,也就是自己的公公婆婆。
仍是按規矩:“舅姑坐於東,西向。”
公主立於西,東向,行四拜禮,舅姑答兩拜。
兒媳給公婆拜四下,然後公婆還要給兒媳回拜兩下,已經很不符合傳統的倫理規範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因為公主須拜四下,導致《明史》記載:“然儀注雖存”,但公主拜舅姑之儀式,“終明之世實未嘗行也。”
也就是說,有明一朝,公主們從來沒拜見過自己的公婆!
大明立國數百年,有封號的得多少公主啊!
成家的又有多少個啊?
竟然一個尊重公婆的都沒有?
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沒有公主去行這個禮!
因為“君臣有別”,你受了公主的大禮,你就是“犯上”!
天地君親師,“君”在“親”之前。
其四是夫妻生活,丈夫沒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公主與駙馬君臣有序,這和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唸完全相反尊卑有別,公主是君而駙馬是臣,公主位尊而駙馬位卑,這和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唸完全相反。
“公主飲食於上,駙馬侍立於旁”。
“駙馬饋果餚,稱“臣“;公主答禮,書‘賜“
丈夫給妻子送點水果,要說臣,公主表示謝意,不能說回禮,要說賜。
這丈夫真夠憋屈的......。
明代的傳教士做過這樣的描寫,公主成婚後,”駙馬每天必須向妻子行四次常禮,直到她生了孩子,才停止這種禮節,但對他們還有許多別的約束和不便,因此貴族人家不願當皇帝的女婿。
第五是吵鬧有風險。
小兩口過日子,磕磕碰碰再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