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白雲深處有為家 > 第379章 上海新貌

第379章 上海新貌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扶貧大咖 十裡紅妝 劍冷如霜 瘋狂安利員[快穿] 風雨煉歌 論強取豪奪的漫長he 【瓶邪】胡鬧 歸去來兮 年少與輕狂—— 熔生 神獸養殖基地 餘生只為你 郡主她在上(gl) 我的死神室友 [啟邪]思無邪 奶奶萌的拉郎同框了 梧桐宿寒枝 獨佔呆萌攻 [柱斑]三月奇緣 金鈕扣

這種繁華不僅體現在當地百姓的安居樂業上,更有外來人口羨慕的眼神,和在經商的商隊絡繹不絕。

上海縣沒有京城那麼大,卻朝氣蓬勃。

他們這麼多人走在路上,也不起眼,因為有的商隊比他們的人還多,且拖著大車的貨物。

真是南來北往,什麼地方的人都有。

汪直可能也是在宮裡憋狠了,出門就放飛了自我。

上海縣當地有一種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傳承源於黃道婆自崖州帶回的紡織技藝。

黃道婆據說是元代棉紡織革新家。

又稱黃婆。

生卒年不詳。

據傳說,黃道婆小時候給人家當童養媳,由於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勇敢地逃出了家|門,來到了海南島的崖州。

從此,她在海南島居住了三十多年。

她在崖州期間,虛心向黎族人民學習紡織,不僅全部掌握了先進技術,還把崖州黎族使用的紡織工具帶回家鄉,並以她的聰明才智,逐步加以改進和革新,使家鄉以至江南地區的紡織水平有所提高。

原來“民食不給”的烏泥涇,從黃道婆傳授了新工具、新技術後,棉織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烏泥涇所在的松江,也成了當時的棉織業中心,贏得“衣被天下”的聲譽。

到了明朝的時候,這種工藝的生産中心仍在松江,民間當時傳說“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而且棉織品種眾多,有標布、扣布、稀布、番布、丁娘子布、尤墩布、眉織布、衲布、錦布、綾布、雲布、紫花布、斜紋布、三梭布等。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三梭布,因為它是明朝皇帝制作內衣的專用布,細膩若綢,價格相當的昂貴,且外面買不到。

朝廷也不許這種專供布料在外面叫賣。

其次便是雲布,也叫縑絲布,是一種以絲作經,以棉紗作緯的絲棉混合織品。

吳有為介紹這樣的布匹給汪直:“這種雲布在,上海縣可是很有市場的,每一匹價格也不貴,富裕人家幾乎都穿雲布做的衣服,就算是貧家,也有雲布做的內衣,外面可以穿苧麻做的衣服,苧麻布涼爽透風,很適合上海縣的氣候。

汪直看了看吳有為的衣服:“咱家見您這衣服,也是苧麻布的?”

“是呀!”吳有為大大方方的承認了:“是苧麻和棉的混紡,穿著沒有單純的苧麻那麼磨面板,也沒有棉那麼密不透風,很舒適的。

在他那個時代,苧麻和棉的混紡不知道多少,而且都說了:窮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閑。

休閑裝多數都是棉麻織物,可舒服了。

汪直都看直了眼睛。

麻布那不是窮苦人家才穿的玩意兒嗎?

只是吳有為身,上的棉麻混紡衣服,卻不粗糙,很是細膩,摸著也舒服,昨天他來的匆忙,吳有為穿的是官服,今天他穿著的是便服。

而四周跟吳有為差不多衣服的人還不少。

吳有為喜歡原色,不喜歡染色,再說了,古代染色技術也不怎麼過關,因為都是植物染色,洗幾次之後就有點暗淡了,所以他最喜歡原色。

所以吳有為身上衣服很簡潔,只不過帶著的荷包、香囊很精緻,咋一看,也不失禮數。

“那咱家也做兩身穿一穿。”汪直來了興趣,當場量體裁衣。

這個布莊吳有為熟悉,乃是當年堅持留守上海縣的唯一一一家布莊。

據說也是黃婆的後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請收下我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