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通跟吳有為是在衙門口接的聖旨和賞賜,除了蟒袍玉帶外,還有三十大車的東西,都是憲宗皇帝賞賜給萬通和吳有為的,連帶著張紳都有份。
一人十車,不多不少。
除此之外,還有二十車的東西是賞賜給所有官兵的,乃是景德鎮禦窯製出來的瓷碗。
這瓷碗是二大碗那麼大,但是卻用的杏黃色,這已經是很接近明黃色的顏色了。
因為按照規定,太子儲君用的才是杏黃色。
做的大小都一樣,但是花紋卻是少見的龍紋,這代表著皇帝特賜,碗底用楷書寫著四個字:沿海大捷。
分給官兵們般家庭可以將此物當做傳家寶了。
萬通跟吳有為將汪直請回了後衙,張紳作陪,等大家都落了座,汪直才繼續道:“老張你也別不忿,你的蟒袍皇爺說了,等你什麼時候回京了,什麼時候就給你個坐蟒。“哎!哎!”張紳這才真心笑起來:“如果有那一日,咱家就是閉上眼睛,也值了。”整個大明,哪個宦官能有蟒袍?
王振倒是有過一件,可惜,他遺臭萬年了。
不過據說鄭和鄭公公有好幾件... 但是鄭公公那是什麼功勞?不說後無來者,可肯定前無古人。
所以那時爭不起的,也沒法兒爭,活人怎麼跟死人爭?
但是現在不同了,皇爺能這麼說,那就肯定金口玉言,君無戲言!
吳有為等丫鬟們上了茶水點心後,細細的看了看汪直,感嘆道:“多年未見,汪公公也長大了。
說的汪直臉一紅:“咱家... 咱家還沒多謝吳侍讀呢。”
因為吳有為對他的看重,他那次差事辦的不錯,入了當時萬妃娘娘的眼,後來萬妃成了萬貴妃,他門這些伺候的人,也就水漲船高了起來。
這次皇爺那邊的內宦因為病了兩個,還有兩個另有他用,只好來昭德宮借人,萬貴妃就把他推了出來,說他機靈,年輕,又有沖勁兒,皇爺就喜歡這樣年輕的,朝氣蓬勃的人,所以將他調在身邊,暫時出來跑個腿兒,見識見識,等時機成熟了,再讓他外出歷練幾年,回京後就可堪大用了。
內宦們對此門兒清的很,所以汪直雖然還只是一個八品的傳旨太監,也有不少人巴結他了。
此次出京,一路上也沒吃什麼苦頭。
“汪公公,大家都是熟人了,這麼客氣很容易見外的!”吳有為哈哈大笑:“既然來了上海,就好好看看這地方。”
“來的時候,皇爺也說了,讓咱家好好看看,將來回了京城,好跟皇爺他老人家學一學。”汪直也笑道:“還有老張你的那水軍,好麼,現在大家夥兒一提起水軍都直豎大拇指,說你這監軍當的太體面了。
以前誰一說張紳,都撇嘴,去了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當監軍,這輩子算是爬不上來了。
換了他們,別說監軍了,就是當土皇帝都不去。
上海縣?聽都沒聽說過的地方。
據說有個老公公想知道那是哪兒,特意去翰林院查的典籍,好麼,查了一個月,才找到那麼幾個字兒提及上海縣。
這都快成宮裡頭宦官圈子裡的笑話了。
現在怎麼樣?
一個個臉都被打腫了有沒有?
“那也是萬大人和吳侍讀的功勞,老哥哥我是沾光的啊!”張紳哈哈大笑,他有足夠的底氣得意。
本來以為自己不受待見,只能慢生悶氣的在這裡當個稱職的監軍了,誰知道萬通跟吳傭倆真不是凡人。
“別人就算是想來沾光,那也沒您這運氣啊。”汪直也笑,他同樣跟張紳是運氣好。
不由得看向了吳有為:“吳侍讀也是,皇爺經常提起您呢。”
何止是經常啊?
幾乎是每到盛宴、喜事的時候,就會提起萬通跟吳有為。
外人不知道,貼身伺候的聽的耳朵都快出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