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時百家爭鳴,儒家只是號準了君王的脈搏,講究的是“名正言順”,順了他們的心意罷了。
到了門口,買了一柱高香,要價十兩銀子。
吳有為頓時就給了,萬通卻覺得貴,吳有為拿著高香跟萬通道:“旅遊景點的東西就是貴。”
萬通哭笑不得:“那是你們那裡,這可不是你們那地方。
吳有為一想也是,不過他也想的明白:“這地方說白了,來祭奠的基本上都是讀書人,孔... 恐怕也是指著這點香火錢過日子呢。”
“衍聖公乃正一品官階,每年俸祿一百八十兩,祿米180 斛。”萬通道:“歷代衍聖公傢俬無數,人家能缺你這點錢?
“錢多人也多。”吳有為帶著他進了大殿,祭拜孔子像。
其實倆人不知道,孔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為地租。孔府地産包括國家撥給的“祭田”、“學田”,孔府自置的地産,以及歷代衍聖公夫人陪嫁時帶來的“胭粉地”。
就是陪嫁的田地,這在衍聖公家裡,叫“胭粉地”,寓意是當家主母擦脂抹粉所花費的産出田地,在當代並不納入孔府,只有這一代家主和主母都去世了,才會併入孔府。祭田是朝廷撥給土地,免交一切官府賦稅。
理論上說,祭田所有的收入都應當用於孔廟祭祀的開支,但是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用來維持衍聖公一家的生活。
在明初的時候,太祖皇帝賞賜孔府祭田兩千大頃。
祭拜過孔聖人,又買了小香,去祭拜七十二賢像。
孔廟不僅是祭拜的地方,同時也是一些買賣書籍的地方,尤其是做買賣的人那都一個個的穿著幹淨,說話文縐縐,生怕襯不起這是孔廟似的,還有在附近做吃食的小攤子
魚頭豆腐湯,水撈白菜,煮豆芽菜,尤其是臘肉,據說在古代,束脩六禮之中就有一個是臘肉,是孔聖人最愛吃的菜。
於是臘肉在這邊是很盛行的東西。
隨便找了一家酒樓,你都能吃到孔府菜裡最有名的一品豆腐。
不過也就這一個一品豆腐,別的孔府菜外頭是吃不到的,因為吃孔府菜最開始流行的時候,乃是清朝。
如今大明的歷代皇帝各個都有點小心眼兒,見不得別人名聲大,就連孔聖人的後代,也得夾著尾巴做人。
所以也不會搞什麼收買民心的蠢事,更不會將自己家的菜品跟外人交流。
所以外面也就只能吃個一品豆腐,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魯菜了,大油大鹽,濃油赤醬。
祭拜過了孔子,萬通發現吳有為其實也不是很高興,後來一想,後世可能也不是那麼看重祭拜什麼的吧?
隨後他們回了驛站,第二天啟程,再一次到的地方是青州府;從青州府直接去的淮安府。
他們要換水路乘船南下了。
一萬人六百條船,浩浩蕩蕩的停在江面上,這一天碼頭是戒嚴的,不讓人進出。
可能萬通的雙重身份讓這裡的知府不得不來拜見,這個知府也是個知情識趣的人,同樣送來了雞鴨魚肉和大米白麵,但是依然給張紳塞了五千兩銀子的銀票。
看著碼頭上的那些船隻,吳有為喃喃自語:“這得多少木料啊!”
全都是用木頭製作的船隻一個個身體龐大,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再有就是上面的水師,就穿著個水靠,其實就是個小褲衩,隨便一個都敢從船舷上跳下水汽
看的吳有為一愣一愣的,天邊飛過一群白鷺,風景倒是不錯,不過吳有為不知道自己暈不暈船。
這些船看起來是很輕,浮在水面上碧波蕩漾的,可是,水手們更像是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