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因為冠上了“大明”二字,誰敢不從?
不過因為外面的書籍多而雜,不如翰林們親自動手,抄寫一批,然後刊印成冊,手稿當然放在圖書館裡,不得外借;但是刊印的可以售賣、外借等等....。
當然,抄書不白抄,按字數統計,鑒於文言文都是很簡潔的東西,吳有為給出了十字一文錢的價格。
百字就是十文錢,千字可就是一百文錢,萬字可就是一千文錢,那就是一吊錢,等於一兩白銀。
一個人,一天總能抄寫萬字吧?一日一兩銀子,高工資了。
這大明朝的官場之中,分為濁流和清流兩股。
像縣令,知府這等治理一方的官員,一般都叫做濁流。
而像禦史言官、翰林編撰等人,則被稱作清流。
俗話說:清流好名,濁流好利。
翰林院的這些人,都好名,你要是讓他們收點孝敬錢,那跟要了他們的命一一樣,會被他們記恨的;但是你要是求個字,求副畫,卻完全可以。
他們賣字畫並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
而吳有為建立一座公共圖書館的提議,得到了他們巨大的支援,反正每日手抄書本,就能有潤筆費可拿,又能留名在書上,簡直是翰林們最愛幹的事情了。
正月裡就在忙碌中渡過。
二月二,龍抬頭,啃豬頭。
二月辛未,大理寺少卿宋旻,侍郎曾翠、原傑黃琛,副都禦史滕昭巡視畿南、浙江、河南、四川、福建,考察官吏,訪軍民疾苦。
另直隸有巡撫等官者,命亦如之。
其實就是讓他們去巡視天下,看玉米的栽種情況如何?各地雖然都說是豐收,可憲宗皇帝還是要審核一遍,看有沒有人冒功領賞,再有就是軍中的屯田如何?辣椒可還好
如今辣椒和烈酒齊頭並進。
都是出口的大宗買賣,尤其是那“烈酒“還不用糧食釀造... 大明可坑慘了那些嗜酒的外族人。
而在江南之地,大片的山地上,長出了甘....
丁醜,因春日幹旱,皇帝命人禱雨於郊外祭壇。
憲宗皇帝在人選上,考慮了許久,他最後欽點簡王代帝禱雨,李東陽為誦讀官,誦讀祭文。
別看只是在祭壇上站著誦讀祭文,那也是無上光榮的事情。
翰林院裡不少人都激動不已,這可是翰林院集體的光榮。
倒是李東陽,還能沉下心來,靜靜的寫了一篇辭藻華麗的祭文,在那一日朗讀出來。
結果他剛讀完將祭文投入烈火,就有風雲驟起,等燃燒成灰後,細雨緩緩飄落,整整下了一日一夜,解了春日的幹旱情況。
戊寅,振廣西饑。
廣西因為是苗地,又分寨子,土司頗多,如果鬧了饑荒,是要出事情的,以往大明是一手打一手拉,因為人太多,賑濟不過來。
現在不同了,大明有的是糧食!
羅倫那邊三季稻已經在沿海種植成功,不過三季稻僅僅供給自己人種植吃用,雙季稻就送去賑災。
大明的大手筆讓外族,人知道大明不缺吃穿,但凡是不愁吃穿,必定兵馬精良,一下子,這些人就老實了許多。
而工部的人也開始往翰林院跑了,戶部送來了去年翰林院要的防止蠹蟲蛀書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