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了中午之後就可以交卷了,吳有為就交了,交完之後收拾了一下,他可以歇息半日。
然後將自己這個號房收拾了一下,馬桶要換,要抻一抻懶腰,在窄小的號房裡活動一番
在落日前,收捲了。
眾位考生出門,可以歸家休息一日。
龍門一開,大家紛紛排隊往外走,很多人呼朋引伴,又有不少家丁書童在找主人。
他們三十多人聚在一起,被人接回了家。
一個個的確是累壞了。
可是一個個卻還惦記著考試的內容,吳有為勸他們過去的便放下吧,考好考壞都交卷了,
專心準備後面兩試。
論、表、詔這些小題不用提,考官也不會細看,背過的聖賢之作拿過來套一套就差不多了
判,更是隻要熟背大明律就能做對,畢竟依法行事嘛,誰也挑不出錯兒,如果想不依法行
事,就看看羅倫,當初多好的情況啊?他可是憲宗皇帝第一個欽點的狀元,還不是被發配到了
南方那偏遠之地?要不是有雙季稻和三季稻,又有那海外農作物,羅倫能不能被憲宗皇帝想起
,還兩說呢。
所以槍打出頭鳥,大家都不敢冒頭了。
最重要的是策問。
不只第三場考試要考策問,最要緊的殿試也要考策問。
策問的水準若不在二甲上,最好會試結束後就別再考了,以免淪為三甲,前程艱難的同進
二月十二日。
考試繼續
依然是三更起,半夜去排隊,四更進場,搜檢。
這次吳有為又長見識了,因為都二考了竟然還有人夾帶小抄!
不佩服都不行了,你夾帶小抄…有毛用啊?
給吳有為搜檢的依然是萬通
只不過這次吳有為不再是分配到原來號房的地方了,不過也沒太爛,分到的依然是好的號
房,不漏風,不漏雪,朝陽,遠離茅廁等地。
考試的內容就不多說了,說了咱們也不能懂,吳有為考的時候,依然小心翼翼,他可不想
再等三年了。
二次考試依然費勁巴力,吳有為小心翼翼應對。
等到了二月十五。
便是會試三場中最後一場的策問試。
這一場至關重要,因為”以經義或政事等設問要求解答以試士。“問的就是國家大事。
自明朝開始,策問經義已經改成了問策。
詢問治國之道,歷屆以來,倒是讓文人們更加關心國家大事了。
第三場最後一題,便是四個字:
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