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萬通喝了一口酸梅湯,皺眉:“這東.... 有點涼?”
“吃火鍋就該喝酸梅湯,不上火。”吳有為道:“嘗嘗吧,這才是真正的火鍋。”
放著辣椒的火鍋。
以及吳有為讓人弄來的七碗八碟的蘸料。
涮肉,涮青菜,涮各種豆製品、木耳幹蘑菇等等。
萬通第一次吃辣椒,覺得這東西真夠味兒!
這種辣沒有茱萸的苦味兒,卻辛辣的可以。
還有土豆和番薯,他也吃了,或許是第一次吃,感覺味道真不錯。
吳有為還讓人上了拍黃瓜,用來解辣清口,免得吃的太油膩不舒服。
“這就是能當飯吃的土豆。”吳有為給萬通夾了一塊煮熟了的土豆:“這是番薯,你嘗嘗。”味道.... 不錯啊!”萬通是吃過苦頭的人,這種味道的農作物,老百姓完全可以接受。
“不錯吧?”吳有為笑著道:“其實它不能儲存超過二年,但是可以製成粉條,可以放置五年。”
“五年?”萬通驚訝了:“臘肉也才只能放置三年,熏製過的倒是能放五年,但是那需要十分複雜的熏製。”
更甚者,有些熏製的手藝是祖傳的,從不為外人所知。
能放上三五年的吃食,太少了。
“制粉其實可簡單了。”吳有為想起小時候,他家的村子裡就有個糧食副食品加工作坊,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食品膠、新增劑的東西,全都是自家的農作物,不止可以打玉米麵、磨小麥粉,還能製作土豆粉,地瓜粉。
小時候他身體不好,不能跟小夥伴們出去跑跑跳跳,只能玩一些安靜的東西,母親不放心他,就去作坊的時候,帶著他,那個時候他還沒上學,就看著那些人做粉,磨面
那個時候的土豆粉,地瓜粉,都很好吃。
“士豆粉最好用砂鍋來烹製,做出來的土豆粉風味獨特。”吳有為想到小時候吃過的砂鍋土豆粉,就一臉的想往。
“製作簡單嗎?”萬通來了興致:“什麼樣的?”
“特別簡單!”吳有為道:“就分為選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筋力源明礬替代品)和麵、沸水漏條、冷浴晾條、打捆包裝。”
吳有為記得以前老人們說過“無明礬做不成粉條”,可是後來人們覺得明礬作為食品新增劑並不怎麼安全,於是經過努力研發,使用少量的明礬或者無礬食品新增劑筋力源即可生産無礬粉條;自熟粉條、汽蒸粉條也有了明礬替代品一筋力源,達到真正無礬粉條的國家標準。
“而且粉條只是泛指,是以紅薯、馬鈴薯等為原料,然後紅薯等經磨漿沉澱等加工後製成的絲條狀幹燥的特色食物。”吳有為介紹道:“甚至只要澱粉含量多的東西,都能做成粉條,只要在幹燥條件下,可以存放最少三年,最多五年。”
其實還要更久,只是吳有為沒敢那麼說,他也沒那個經驗。
這裡的東西都是沒有防腐劑的,放那麼久,他也不敢保證還能吃。
但是這已經讓萬通十分驚喜了:“運輸呢?
“運輸的話,其實也很方便,只是最好是當地就有土豆番薯,吃不了的怕爛掉,再做成粉條。”吳有為建議道:“因為做成粉條之後,一開始就運輸還好,路況一旦顛簸,就容易將幹燥的粉條顛碎。
這個時候的公路可沒後世的水泥大道好走。
“只要可以長久儲存,比什麼都強。”萬通想了想:“不說這個了,只要土豆和番薯産量上去了,百姓手裡有了多餘的存糧,自然會想到製成粉條......。
“也是。”吳有為點頭:“吃飽了肚子,他們自然會想儲存多餘的食物。
到時候再推出制粉工藝,不用推廣就能被人爭相去學習。
吃飯的氣氛很好,溫馨之中帶著一點熱度,因為辣椒讓人大汗淋漓,倆人都脫了厚衣服,僅僅穿著裡衣和輕薄的中衣,外頭套了一件薄袍子,竟然吃的汗透衣背。
不過十分酣暢淋漓。
等到吃飽了,才覺得有些撐,沒辦法,倆人只好換了一身衣服,並且趁機擦了擦身體,用熱水擦,出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