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懶散沒多久,兩位座師一起要他去京城一趟。
正好,吳有為也要送小侄子去上學了,一起去了京城,將孩子交給張升後,他就在傍晚的時候,去了陳鑒的府上。
等到了陳鑒的府上,發現劉宣也在座,兩位座師齊齊的跟他談了一次心。
“你這分家也分了,分宗也分了,廢後跟你沒關繫了,吳府也倒了,你是不是該收收心,好好讀書了?”去年四月份之後,吳有為就一直忙的跟個蜜蜂一樣,到處託關系,找理由,終於在廢後之前折斷了跟吳府的關系,但是去年廢後影響甚大,這才一直低調到現在。
但是這都過去這麼久了,還不為會試做打算嗎?
“是的,學生這兩日也正在想這個問題,請兩位座師幫學生在翰林院找一些往年的資.....”吳有為開始他的計劃了。
其實很簡單,在後世經歷過應試教育的他,第一想到的就是找資料!
然後?
然後融會貫通啊!
這還不簡單??
歷屆考題就是風向標。
雖然兩任皇帝的品味肯定不一樣,但是能在恩科那裡看到一些影子。
加上他還有個 bug,他知道張升是未來的狀元,張升讀什麼書,他跟著就行了,大不了倆人一起研讀唄!
最多加個楊一清。
那貨也是個聰明人。
他這麼一說,兩位座師果然滿意了,他不是沒有讀書的心就好。
於是幾日之後,吳有為就得到了兩大車的各種書籍、歷屆考卷以及兩本秘籍。
這兩本秘籍是兩位座師給他的,說的是有可能成為下一任會試主考的翰林院裡的幾位老翰林們的性格,文品以及愛好等等。
例如有的翰林就不喜歡華麗的辭藻,只要貼切實際就好。
有的翰林卻重視詩才、重視文筆、重視人文面貌等等,各不相同。
如果是喜歡華麗範兒的,你就得寫出唐詩的華麗;喜歡委婉的那就照著宋詞的範兒來....
吳有為拿了東西回去整理了一下,然後趁著去接小侄子的時候,拿去跟張升好好聊了聊,然後張升就去找了楊一清,三個人一起,帶著小吳瓊回了莫靈山莊。
倆人住在客院,三天的時間,一直在看那些資料,三天後,三個人帶著小吳瓊回了京中。
吳有為將所有的考卷做了歸整,列出好多注意事項,以及各種類似的地方,等他們考試的時候,就能用上了。
知道吳有為將東西分享給了張升和楊一清,坐在一起品茶的陳鑒和劉宣都笑了。
“孺子可教也!”陳鑒滿意的摸著鬍子,眼中充滿了喜愛之情。
“不錯。“劉宣簡潔的評價了兩個字。
如果吳有為單獨拿回去自己研習,他們倆也不會給他這麼高的評語,關鍵是這孩子知道,好東西要分享。
而且這個東西說實話,是會試進身的東西,雖然說大家都心知肚明,卻不方便公開。
而吳有為找人分享這個東西,也是有標準的,不是誰都能分一杯羹好麼。
就連李東陽聽說了,也弄了一份自己那一屆的考卷複制本,給吳有為送去了,過年吳有為也沒忘了他,給他的東西,十分拿得出手,他還送了自己的座師以及老師一份,西瓜更是讓他掙足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