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夫人發完了壓歲錢,就是吳俊發了,只不過這次沒吳有為的,畢竟吳有為是弟弟,不是侄子。
等吳俊和吳孫氏發過了,就是二房夫人吳孟氏發了。
等吳孟氏發過了,就是吳有為了。
吳有為見孩子們站在那裡,包括吳瑛在內,都看著他,雖然是在孝中,不過幾個小的都齜牙咧嘴,想笑又不敢笑的樣子,逗笑了吳有為。
“來,這個是大侄子的,這是大侄女兒的。”吳有為挨個發錢:... 這是瓊侄子的,拿好哦。
最後,吳有為讓茉莉送了一個荷包給二房夫人:“就說是給我那未出世的侄兒的,雖然不知道是男是女,不過給個荷包,就當是給小侄兒提前壓歲了。”
二房如今現銀少見,尤其這過年又支出了不少,正缺錢花,雖然說孩子的壓歲錢動不得,不過她當孃的,挪用一下還是可以的,將來銀錢上鬆快了,再給孩子補上就是。吳有為多送的這些,二夫人知道他的意思,其實說是壓歲錢,不過是變了個名目幫了二房一把。
“小弟很有錢啊!”吳有為拿出來的錢財,遠遠超過了他給的二百兩,可見當時這位小弟也沒真的一窮=白。
“壓箱底的棺材本。”吳有為卻道:“總不能一點防身的東西都沒有。
吳俊一噎,在自己家裡,還需要防身,這話說的,可夠噎人的了。
可是他說的卻是事實,吳家根本沒想過給他追繳那些下人們的東西,當時太忙,現在想追回,卻是晚了。
再說了,誰想著給他追回呢?
老夫人樂得看吳傭的窘迫;夫人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吳俊要不是為了搜查賊人,也不會給他送去二百兩銀子。
只是沒想到,吳傭這麼不給臉面,給壓歲錢竟然打了所有人的臉。
唯有二房夫人因為懷著身孕,給了壓歲錢後,就告辭帶著兒子回去守歲了。
吳老夫人允了,畢竟二兒媳婦看起來真的不太好,臉色白如紙,如果堅持要求她在這裡守歲,真萬一有個好歹,大過年的,多晦氣啊?
家裡有喪事已經夠讓人鬱悶的了。
這些人在一起守歲,也沒什麼可說的,吳老夫人那邊女眷們倒是還好,雖然不能吃肉歡樂,但是可以聊天,聊女人感興趣的話題,衣服,首飾,布料甚至是廚藝。
男人這邊就吳俊和吳傭還有吳瑛。
一開始沒什麼話可說,吳瑛就摸了摸自己得了的壓歲錢,卻發現裡頭有個不同尋常的荷包!
這時候的染色可都是植物染色,鮮豔程度自然比不上化學染料,而且退色問題也嚴重,別看那書裡頭說什麼一年四季要做衣裳,好像世家大族很是浪費什麼的,舊衣服都不穿了,其實真要說起來,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這衣裳料子只要過上一年半載的,顏色就會敗了將近三成,這樣一來,可不就是要年年做新的嘛。
若是不做,這主子或者下人穿出去,丟人的可就是主家了。
是誰一眼都能看出來,你家的下人常年不換新衣裳,福利待遇差,而福利待遇差,那就是主家不慈,或者是家裡敗落了。
哪怕是為了自家的臉面名聲,各家也只能一年四季做衣裳,每年換新的。
只有那些所謂的官鍛、貢緞等真正的高階布料,才能有幸多儲存幾年,那些什麼十來年不變色的料子,那絕對是屬於稀罕東西,都能當做收藏品。
盡管明朝時期已經手工業極其發達了,可是原料上還是植物染色,想鮮豔奪目,想長久保持顏色,還是不怎麼能辦到。
吳家雖然也勤儉持家,也做新衣服,但是吳家可沒有官緞、貢緞那些好東西,有的只是普通的緞子,加上還在守孝,有的也是素緞,吳有為沒幾匹吳家分的素緞,他有的都是別人送給他的,自然花紋不同。
這個荷包竟然是跟祖母這裡的素緞一個花紋的,吳瑛這就多想了。
而吳有為也注意到他看的荷包,眼睛一轉就知道他想多了,於是“漫不經心”的道:“瑛兒喜歡小叔叔給的壓歲錢?”
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