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聽工坊的獲獎感言,紛紛期待起來,沒想到《百家爭鳴》還不是完全體,竟然還有其他內容,老實說光是現在的內容就足夠讓玩家花很多時間消化了,光是精通一種思想就很難了。
“這《百家爭鳴》,你也有參與吧。”一日居士在結草社活動之後,突然問道:“裡面的道家思想,明顯就和你教的一樣。”
“被你看出來了?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我確實是鯨吞工坊的成員,不過這是個秘密,只有少數人知道,我不想出名。”林茹之說道。
一日居士點點頭,這個他能理解:“我也買了《百家爭鳴》,確實厲害,能問問你到底怎麼會想到這麼多內容?而且你不會覺得混亂麼?這麼多思想,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內容,難道就不會搞混麼?”反正一日居士除了道家之外,一看其他學派就頭疼,無法理解林茹之是如何理清思路的。
其實林茹之也沒完全理清楚,不過從分配方式來講,再對照一下思想就行了。
“其實就是不同的分配方式,先在分配順序問題上進行抽象化的提取,再形成一套契約保障,最終搞一個能統合分歧的至高存在。”“同時每個學派都會有自我修養和社會責任兩種內容,一種是理解社會分配,一種是勸說自己如何在分配關係中接受義務和權利。對親屬關係、夫妻關係、上下級關係、朋友關係、利益同盟關係、敵人關係、陌生人關係,進行思考和總結。研究分歧和統一,最終得到了一個超越的存在:天、道、梵、上帝、彼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林茹之表示就是分配關係的分歧,在不同的關係中,親疏遠近都受到分配的影響。進一步思考就是人腦子裡為什麼會有這些影響分配的思維?接著就是更進一步,思維存在了,那麼思維如此紛紛擾擾,不同的思維會不會又有相似之處?
最終對思維的思考,就會發現一些思維的相似點,最終得出超越思維的存在。
物質影響思維,思維創造哲學,哲學又反過來干涉物質。
林茹之就是這麼記憶的,反正大部分學派都是為分配關係服務的。
儒家以仁為分配,以義為契約,以天為超越。
道家不談具體分配,談如何在分配中進行博弈,沒有固定的分配,也就沒有固定的契約,以道為超越。
法家以賞罰為分配,法律為契約,沒有超越。
墨家以尚同為分配關係,以兼愛為契約,以鬼神為超越。
佛教以戒律為分配,佛性為契約,以彼岸為超越。一神教以教條為分配,原罪為契約,以上帝為超越。天竺教以教條為分配,以種姓為契約,以梵為超越。
所謂的超越其實就是一種監督,有人破壞契約,不遵守分配的時候,大家就要拿超越說事,進行監督。比如對缺德的人說老天爺會懲罰你的,老天爺自然不會懲罰他,但只要社會達成一致,那麼這個缺德的人就失去了保障,別人就可以直接把他開除人籍,就是豬狗不如。沒有了人籍,他的財產自然就不受任何的保護。
契約就是大家建立信任關係的方式,比如你講義氣,我也講義氣,那大家就能簽訂契約,遵守分配。如果一個人講義氣,另一個不講義氣,那就不能互相信任,因為講義氣的可能吃虧,必須兩個人都講義氣才能合作。
分配就是在契約的規範下,達成的具體分配協議,一群講義氣的人一起勞動一起分配,各回各家過日子去,在這樣理想的狀態下,並不需要超越的監督,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物質,思維,超越。
分配,契約,監督。
當然這是林茹之在地球那個唯物主義星球上的記憶方式。
喜歡重生千金夢想家請大家收藏:()重生千金夢想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