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寧的死其實並不是意外,這其中有很多的彎彎繞繞,不過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是顧玄乾的。
顧玄竟然為了要得到權力,與敵軍勾結,這場戰爭裡,他給對方幫了不少的忙,真正通敵叛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顧玄!
知道這些以後,陸宛之的心裡湧起了一股特別的情緒,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如果不是這些的話,他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把顧玄給扳倒。
蕭穆然洞悉了陸宛之的一些心思,所以試探著問她,是如何想的,陸宛之沒有全盤托出,只是淡然的告訴蕭穆然,她一定要讓顧玄死。
對於陸宛之說的這些話,蕭穆然並不覺得有多過分,雖然原因可能不同,但是他們的目的卻是相同的,就是要把顧玄給拉下來,讓他為他所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他們兩個之間暗暗的達成了一個協議,在扳倒顧玄派的這件事情上,兩個人站在了統一戰線上。
終於,不知道顧玄是發了什麼瘋,竟然又一次偷偷的與敵方互通書信,企圖再挑一些事兒來。
他想要蕭穆然再次親征,這樣他才能夠有機會下手。
如果太子死在了戰場上,是沒有人會懷疑的,不會有人對於這件事情有質疑,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發生什麼意外都是有可能的,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是這一次,他的如意算盤撲了空,他和外邦的那些書信都被蕭穆然給攔截了下來,盡數都交給了陛下。
這麼久以來,陸宛之蒐集的那些證據也終於派上了用場,她取出來那些來之不易的證據,一樁樁,一件件,全都和顧玄脫不了干係。
單單憑著他和外邦的書信來往,就夠顧玄死上一回了。信中說的很清楚,他與外邦做的交易就是讓他們在戰場上殺了蕭穆然,等到他奪權成功以後,分兩座城池給外邦。
作為堂堂的一個丞相,竟然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任是誰聽了都會覺得憤怒,更何況是一直倚重著他,信任著他的陛下。
據說,皇帝聽著蕭穆然給他陳述顧玄的樁樁罪狀的時候,臉色鐵青,眼睛裡的殺意都要溢了出來。
但是,他還是沒有當即就下令把顧玄給抓起來,也許是因為倚重了多年,不想就這麼草率的對他下定論,所以便給了他一次機會,讓他為自己辯解辯解。
面對如此多的鐵證,顧玄再也沒有什麼話好說,只得乖乖的認了罪。
這一下,皇帝就是有想給他留一條命的心都沒有辦法了,事已至此,他只能給了顧玄一個痛快。
這麼多年來,顧玄陪伴在他的身邊,亦師亦友,對他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最終卻做出了這樣的事情,讓他十分心痛。
很快,皇帝就下了要把顧玄處死的聖旨,朝堂上下一片譁然,知道了顧玄的所作所為以後,個個又震驚的不行,他們誰也沒想到,平日裡一本正經的丞相背地裡居然能做出來這樣的事情。
顧玄被處死的那一天,京中的百姓們都來圍觀,在去往刑場的路上,顧玄被百姓們唾罵了一路,還有往他身上扔菜葉子和臭雞蛋的,從前風光無兩的丞相,如今變成了人人唾罵的階下囚,叫人唏噓不已。
那一天,陸宛之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她終於用自己的能力,把顧玄給繩之以法了。她終於憑著自己的本事,為陸家上下被害的那些人報了仇。
要不是身份的問題,她甚至都想親自把這個狗東西給殺了,可是她不能。如果顧玄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死了,那麼他的這些好不容易坐實的罪名就顯得不那麼堅定了,在陛下的心裡可能會重新動搖,搖搖欲墜。
顧玄的一生都在為權力而活,總是在不停的算計,從來沒有真正的付出過什麼真心,所以他根本就不懂,也不明白陸宛之的心裡有多痛。
他的失敗,只可能讓他覺得惋惜,但絕對不會有悔恨。
陸宛之躲在人群裡,看著顧玄人頭落地的那一刻,終於抑制不住自己,眼淚大顆大顆的掉了下來。
只有在這一刻,她才感覺自己重新活著的日子有了它該有的意義,她終於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