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袁渙院中出,仰天唏噓的袁術算是明白了劉備為什麼會自創出那麼多的將軍號來。
地少將多的他,也只能這樣搞,才能收攏人心。
先是牙門將軍,然後是留營司馬、軍師中郎將、翊軍將軍、副軍中郎將、副軍將軍。
牙門將軍,就是守門的最高將領,負責內宮,翊軍將軍也是守門的最高將領,但是比牙門要高一個等級,就好比牙門守的是皇宮,而翊軍將軍守的是一個京城。
牙門將軍管一個地區的治安,翊軍將軍管一個京城的治安,也就是御林軍統領的最高職務,部下兵力應該有二、三千左右。
軍師中郎將相當於軍事參謀,軍師將軍負責決策,也就是決策者。
副軍將軍也就是非三軍先鋒,非三軍中軍主力軍的最高職位,相當於後勤部,負責糧草押解,物資輸送。
副軍中郎將是負責規劃、盤算物資管賬記事。
回至自己的住所,翻看著堆放如山的竹簡,袁術了無興趣,隨口吩咐道:“將這些文案全部送到主薄那裡,讓他自己酌情處理。”
輕啜一口茶,放飛自己的思維,袁術暗自道著,自己應該搞簡單一點,俸祿也壓低一些。
什麼校尉就秩比二千石,那是不可能的,至多是千石吧?
千石是多少收入來著?
等我再想一想…
漢制一石約等於六十公斤,一千石也差不多六萬公斤的樣子。
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年消耗糧食假設為六百斤,那麼除去一家人吃用之外,至少還能剩下不少,可以用來招募一些部曲。
一個能上戰場的校尉假如沒有十來個部曲,不像樣子,以此類推,往上直到大將軍,秩二千石,往下到郡縣裡、亭長,逐階減少,直至俸祿百十,就這麼決定吧。
假如節省一點,憑著這樣的俸祿,拉起一支一、二百人的軍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明白這些,袁術遂在次日張貼出公示,告之目前自己所施行的軍職制度。
由大到小,牙門將軍、護軍將軍、偏將軍、裨將軍、校尉、都尉…
瞅見這告示牙門將軍那一欄側上面書寫著華雄的名字,都來觀看的各將領校尉驚訝起來,議論紛紛,竊竊私語。都暗道著,身為主公帳下跟隨最久的紀靈怎麼沒被擢升為牙門將軍,反而為後來的華雄捷足先登了?
紀靈也一同來觀看,聽到這般議論,面色雖然如常,但在內心底下卻是一片憤怒。
他暴躁的提起三尖兩刃刀就想尋華雄討個說法,袁術這一位主公他是不敢直接來找的,心中的一股怨氣全撒向了華雄。
不過紀靈才剛從人眾脫身而出,便被守候在這裡的俞渉攔住了。
俞渉的名字也在上面,毫不起眼,跟很多人落在了校尉那一欄上,他的官職名謂是司隸校尉。
“讓開!”
按捺住怒氣,紀靈並非是無知的匹夫,俞渉這校尉與其他校尉不同,他是有名頭的校尉,別人就是一個校尉,相比之後就知道,這人在主公眼中與其他人不同。
一拱手,俞渉道了一聲“護軍將軍”,便道:“主公知曉將軍必定有所不滿,故而早早遣我守候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