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風澗,葉君良滿心以為很快就能看到毫發無損的沈縉,然而現實給了他狠狠一擊——沈縉依舊沒有回來,下落不明。
若是平時,葉君良也不會認為沈縉失蹤個幾天就會出什麼事,但在這個關頭,他關心則亂,就難擴音心吊膽,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說風涼話的第三青衣使。
一直到收到沈縉安然歸來的確切訊息,他親眼看到他無恙後,高高懸起的心才落了下來。
即使沈縉後來給了自己一個大驚喜——他得到了教主所需的九龍連珠,也不及他安然無恙歸來更令自己歡喜。
不過沈縉立了功,他總是為他高興的。
這功勞不小,葉君良擔心第三青衣使會冒領他的功勞,便提出幫他將這九龍連珠獻上給教主,並且為他請功。
可被沈縉拒絕了……即使他拒絕的理由已經說服了自己,自己卻依舊心情低落了起來。
如他所料的那樣,第三青衣使就是個徹頭徹尾沒有底線廉恥的小人,他毫無愧疚感的將沈縉的功勞據為己有。葉君良氣憤的想要拆穿這卑鄙小人的真面目,卻被沈縉阻止了,不光阻止他說出真相,還要他附和這個小人的說辭。
葉君良很不解,明明這九龍連珠是沈縉費盡心思得到手的,為什麼要輕易的將功勞讓給老三?難道是畏懼老三的實力或權勢?應該不可能啊,單論實力和權勢,他可比老三強多了,而且沈縉天資過人,素來高傲,怎麼可能會屈服於第三青衣使?
他敏銳的察覺到沈縉這離奇態度背後的不對勁,但他卻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問,默默的按照沈縉的要求去做了。
既然是沈縉希望的,他又怎麼會拒絕,怎麼捨得讓他失望?
然而很快,他就知道了沈縉這離奇舉動背後的用意。
教主在用壓抑著怒火的語氣問他這九龍連珠究竟是誰摘的,老三狼狽的跪在旁邊拼命的把這‘功勞’往沈縉身上推,他頓時意識到這九龍連珠可能是出了什麼問題,採摘到九龍連珠不一定是功勞,而是禍患了。幾乎是下意識的,他將之前沈縉叮囑他的那個說辭對著教主說了出來,不管九龍連珠出沒出問題,採摘人始終都是第三青衣使,為此他還特意編出了一段老三是如何採摘九龍連珠的謊話來欺騙教主。
教主似乎信了……
在離開魔君殿的時候,他深深的為自己之前竟然欺騙了教主的行為感到痛苦,他對教主的忠誠似乎受到了考驗,並且不過關。
然而在看到沈縉那鬆了口氣後釋然的笑容,葉君良覺得他心頭上壓著的那塊‘不忠誠’的巨石似乎輕了很多。
人生在世,總會有所取捨的。比起沈縉在他心中的地位,第三青衣使這個‘三弟’的地位就太低了,低到他毫不猶豫的就選擇放棄他保全沈縉。
他很快就收到了第三青衣使觸怒教主被處死的訊息,然而他的心情卻很平靜。
他清楚第三青衣使的死是怎麼回事,九龍連珠上的手腳不是老三做的,否則他絕不會這麼蠢的在教主面前邀功說九龍連珠是他親手採摘的親自獻上的。
老三的死,不光是因為沈縉在背後的設計,也不光是因為他作了假證,究根到底還是老三他那貪功的貪婪性子害了他。
想到這裡,便是葉君良他也不禁為沈縉的智計贊嘆。
利用老三那貪功冒進的性子,暗中將做了手腳的九龍連珠給老三,如此大的功勞放在眼前,以他那貪婪的性格如何肯放過?他必定會冒領這份功勞,那麼除了葉君良自己和沈縉,其他知道真相的人肯定被他滅口了,畢竟欺騙教主是很大的罪名。九龍連珠真正採摘者是誰的真相就這麼被埋沒了……那麼九龍連珠出現了問題,首當其沖的自然就是冒領功勞的老三。
在被教主問罪的時候,冒領屬下功勞和意圖謀害教主,兩個罪名哪個更嚴重?
兩害取其輕,老三必定會選擇說出真相。但教主卻絕不會相,只會以為是老三推脫罪責。因為葉君良他從頭到尾都是說老三才是真正的採摘者。
本就憤怒的教主被老三‘推脫罪責亂誣陷他人’的行為一刺激,必定更加怒火高漲,很可能一怒之下直接殺了他。
第三青衣使一死,一切都是鐵案了。
而沈縉也輕易的達到了他的目的,除掉了一直看他不順眼想要害他的第三青衣使。
葉君良也在不經意間成了沈縉算計的一顆棋子,成為刺向第三青衣使的一把刀。但莫名的,他一點也沒有被人利用的憤怒,反而隱隱有些自豪——瞧,他看中的人,就是這麼優秀!
在魔衣教,真正性子直的人是活不長久的,哪怕實力再高。便是他葉君良,也沒少做那些背後暗算人的事情。因此他不光不因沈縉的計謀狠毒而感到忌憚,反而更加高興。沈縉有實力又有心計,總能在這殘酷的修真界中走得更高更遠。
只是讓葉君良沮喪的是,每當他以為自己足夠瞭解沈縉時,卻總發現,自己還是看低了他。
<<<<<<<<<<<<<<<<<<<<<<<
葉君良在發現紅衣使玄衣使中有人叛亂自相殘殺時,還沒來得及鎮壓叛亂,就從第一青衣使那裡得知——沈縉叛亂了!
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