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光複的塘報傳到了長安,長安百姓全城歡慶。
李亨在得知洛陽光複的訊息之後,主動召集了一次會議,目前雖然光複洛陽,但是叛軍的頭目史思明仍然沒有被剿滅,仍然不能大意。
洛陽位置重要,在結束與吐蕃的和談之後,李亨準備親自去洛陽,部署殲滅叛軍的計劃,並且開始恢複生産。
此建言得到了李隆基的同意,於是李亨劉羨之和幾位大臣,向洛陽進發。
李琬坐鎮洛陽,指揮部隊殲滅殘餘叛軍,郭子儀和李光弼皆率軍向河東道和河北道挺近。
李亨和劉羨之一幹文武來到洛陽之後,李琬和李默出城迎接太子儀仗。
李亨和李琬一年不見,兩人雖為君臣,但是相比君臣更加深厚的是兄弟之情,李亨和李琬心中瞭然,交談一陣,瞭解了洛陽的情況之後,在上陽宮召集文武宣讀了皇帝的旨意,對有功的文武進行了封賞,疏通漕運,安排難民,任命東都官員,傳達了朝廷對於天下勤王兵馬的兵力排程,令關中和江南兵馬向河東道和河北道進發。
宣旨完之後,李亨、李琬、劉羨之在上陽宮舉行了一次會談。
三人皆是皆是兄弟,李亨倒也沒有方才的太子身份的束縛,開口道:“六弟,叛軍是因為紅妝而起,紅妝蟄伏多年,若不是羨之相助,我們很難有今日之局面。”
李亨比較鄭重介紹了劉羨之,便是向李琬表明劉羨之在此次平叛中的功勞。
李琬知道劉羨之的身份,隨即鄭重地行了一禮,眼神中露出欽佩之色,“我知道,紅妝如此獨大,能夠有傾覆大唐的勢力,是因為扶龍山莊被裁撤,經歷這些事情之後父皇也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心性也發生了變化,開始重新審視情義,父皇令三哥為監國,並且令我執掌兵權便是最好的例證。扶龍山莊打敗了紅妝,定然付出了很多,大人,請先受我一拜。”說罷,李琬展袖行了一禮。
正是因為劉羨之對於仁義的堅持,才獲得了這麼多人的認可,才有現在的局面,也是劉羨之堅持這麼多年最好的回報。
劉羨之也行了一個回禮,“殿下,維護李唐江山,天下安定是扶龍山莊的使命。”
李亨接著道:“六弟,你知道劉羨之是伏龍山莊的莊主,但是你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嗎?”
劉羨之在一旁沉默不語,彷彿已經做好了讓李琬知道自己真實身份的準備。
李琬怔了怔,似乎預知李亨將要告訴自己一個非同尋常的事實。“難道…”
李亨道:“他就是劉瑤。”
雖然心中有所準備,但是還是露出了吃驚之色,眼前這個人正是自己的堂兄弟。
“劉大人果然是玉真姑姑的兒子。”李琬的眼神中露出激動之色,他看著劉羨之,“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早年幼的時候,我曾在皇家圍獵中見過你。”
劉羨之也沒想到李琬能夠記起那次會面,“沒想到殿下還記得…”
“我當然記得。”李琬接著道:“皇家圍獵,進行了賽馬,當時父皇問了一個問題,在這獵場中有多少匹健馬。有好幾個皇子進行了回答,都離正確答案相差太遠,只有你給出的答案與正確答案相比相差最小,只相差了十五匹。皇家戰馬,要求嚴格,馬料的供給也是有定數,你按照馬料的供給總量,和每匹馬消耗的馬料進行了計算,父皇聽聞後龍顏大悅,當時賞賜了你一把西域長弓。我記得,當時就只有太子和你受到了父皇的賞賜。”
那一年,李隆基和中書令劉幽求觀賞著賽馬,兩人無話不談,對戰馬進行品評,商議大唐的馬政,皇後、玉真公主,玉寧公主在一起,照顧著年幼的皇子們,防止他們跑入馬場。
當年的往事歷歷在目,這些年發生的事情令人感嘆,如今三人能夠站在一起,皆有相同目標,彼此之間心意相通。
李琬道:“扶龍山莊這麼多年來不知道為大唐抵擋了多少暗箭,兄長的所作所為,我不會忘記。”
“殿下能夠理解扶龍山莊的用心,臣甚為感激。”
李亨眼神露出熱芒,他看著殿外湛藍的天空,“羨之,這場戰爭犧牲了很多人,為大唐犧牲的每一個人我都會將其名字刻在忠義閣的石壁上。”
李亨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承諾,已經展現出一副皇者風範。
“有你們相助,我相信大唐的未來一定充滿光明。叛亂未定,我們仍然不能懈怠。”李亨轉身,“六弟,你為元帥,繼續指揮前線唐軍剿滅殘餘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