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李隆基道:“來人。”
高力士從門外走了進來,行了一禮,“陛下。”
“宣陳希烈和陳玄禮。”一個是兵部尚書,一個是禁軍統領,在軍事此二人皆是李隆基可倚重之人。
兩人進宮之後,李隆基來到了大唐的疆域圖面前,李隆基直接告知兩人要緝捕張守珪,令二人對可能要出現的邊庭的軍事動蕩情況進行分析,並進行必要的軍力部署。
相比陳玄禮的吃驚之色,久歷朝堂的陳希烈要當然許多,其並沒有問及任何原因,只對將要出現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建言隴右節度使封長清戒嚴官道,令其麾下河源、白水兩軍,向北移動至涼州附近,防止突發情況。
陳玄禮則建言,令關內府兵進入武備狀態,令戶部預留軍糧,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提到軍糧一事,身旁的楊國忠開始發言,沒想到他對於戶部目前在關中各倉庫的存糧非常清楚,聲稱預留二十五萬石軍糧,必要的時候增派運力提高軍糧運輸效率。
陳希烈和陳玄禮頓時明白楊國忠現在的職位,其回答條理清晰,對於各倉糧草存量和官船運力計算的很準確,甚至能夠預估具體的時間,也明白了新任戶部尚書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李隆基和三位確定了具體的計劃和朝廷的應對措施之後,便秘密下旨傳遞至安祿山的手中。
安祿山在得到李隆基的密旨之後便開始行動,憑借自己情報上的優勢,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而此時前來防務會議的張守珪則完全蒙在鼓裡。
相鄰的節度使之間彼此防線相鄰,會涉及到兵力配給阻截敵軍,糧草轉運,兵部規定相鄰節度使三個月進行一次防務會議,由節度使率領長史參加,此次前來張守珪自然也是帶著一些問題前來的,為了避免張守珪發現自己的一些秘密,安祿山決定先下手為強。
兩位節度使會面的位置在肅州,在張守珪和一眾官員進入肅州的時候,安祿山便將肅州完全封鎖。
安祿山和張守珪進入肅州刺史府中商議軍務,安祿山笑意相迎,聲稱會議結束要和張守珪大醉一場,會談進入正題,張守珪看著邊庭的地圖,發現地圖是三個月前商議的兵力佈防,其中有些調整,地圖並沒有更新,覺得有些異樣,安祿山暗中示意,埋伏在屏風後面的刀斧手沖上來將張守珪擒拿。
張守珪大怒,質問安祿山,安祿山冷笑一聲,拿出李隆基的聖旨,宣讀了對張守珪緝捕的旨意,張守珪不相信,要求面聖,安祿山搜出張守珪河西的兵符,令人將張守珪羈押,張守珪從頭到尾大罵不止。
安祿山得到兵符之後,即刻通告三軍,張守珪有謀反,河西軍由自己接管,如有擅自動者,立斬。
同行的長史和幾位將領也有對張守珪獲罪有疑問的,但是聖旨如山,皇命不可違,只能讓安祿山接管河西軍,然後透過向朝廷上書的形式保張守珪。
以安祿山的情報能力,早已經知道和張守珪身邊的幾個忠心之人,也知道這些人的打算保張守珪,心中早已經有了對付他們的法子。
張守珪被緝捕之後的訊息傳來之後,李隆基才在京城頒布旨意,張守珪罪行謀反,令大理寺禦史臺刑部三司會審。
李林甫獲罪之後,朝堂現在是處於一種沒有宰相的狀態,劉羨之雖然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但是目前並沒有正式步入宰相之列,因此朝廷三品武將和三品文官的任免皇帝有直接的決定權,緊接著李隆基任命楊國忠任命為戶部尚書。
李亨劉羨之張修也是在李隆基下達聖旨的時候才得知此事。
早已經被朝臣們知曉,知道皇帝除了高力士陳玄禮,要提拔一個後宮的外戚,因此此次楊國忠由禦史大夫升任戶部尚書並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任命。
但是作為河西節度使的張守珪被安祿山緝拿,最終以謀反罪名三司會審便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安祿山的城府極深,他在北庭的這些年早已經將張守珪的情況瞭解的很清楚,他向李隆基密奏藍羽之事便是其準備上位的開始,而以謀反的罪名緝捕張守珪便是其第二部計劃,目的是獲得河西的兵權,從而成為兩鎮節度使,與高仙芝互相制衡。
而使得劉羨之感到意外的是,這些年伏龍山莊皆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藍羽的身上,殊不知安祿山利用藍羽作為掩護,自己進行著秘密的計劃,這才是最大的隱患,劉羨之不敢懈怠,便下令哮天閣開始秘密調查,並且尋找鐘離的下落,掌握安祿山的證據。
劉羨之說過,那個人一定會出現。
劉羨之隱隱覺得紅妝將要執行一個準備了多年的龐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