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書與劉元青一同而去。
十日過後,無一訊息回來。俞岱巖驚覺有些不妙,待過第十五日,便心知宋青書出事了。否則,依宋青書的習性,就算被事情耽誤,也會派人報信回來。
俞岱巖吩咐道童,叫來五名弟子。
這五名弟子雖然不是師從俞岱巖,可他們都十分清楚武當七俠情同手足,親如兄弟。聽到俞岱巖的傳喚,他們不敢怠慢。
俞岱巖將事情與他們一說,道:“你們可去金州打探一二,若有青書的訊息或者遇到甚麼危機,便即刻回來,不可輕身犯險。”
或許是武當輕創,比不得少林這等千年大派,因此對後輩弟子極為愛護。
五名弟子齊聲道:“謹聽三師伯叔)之命。”隨後,五名弟子便下山,前往金州而去了。
又過十日,這五名弟子也下落不明瞭。奇怪的是,武當諸俠皆無一人回山,雖時常有書信寄來,可皆被瑣事拖住了腿腳。俞岱巖一方面吩咐腿腳麻利的弟子去找武當諸俠,一方面尋思接下來如何應對。
其中牽扯進了大師兄的兒子,這事的份量比一般加重了好幾倍。俞岱巖也十分心喜這個師侄,不僅將他視如己出,更拿他當武當的未來。如果宋青書有什麼不測,乃武當重大損失,其程度不亞於兩年前的張翠山。
張三豐是創立者,張翠山是中青者,那宋青書就是武當公認的未來者。
俞岱巖思索了半天,彷彿下定了決心,吩咐童子推他去道藏閣。幾時能找回武當諸俠,尚且是個未知之數。若任由時間拖長,那宋青書恐遭不測。
道童推開了道藏閣的門,只見裡面清清爽爽排列著各種道家經典,分毫不亂。可見用書之人之細心,之耐心。
俞岱巖嘆了一口氣,兩年多了,他也極少看見這個師侄,除了他們這些長輩生辰節日外,無痕幾乎沒出過道藏閣的門。今日若非事情緊急,他也不會打擾這個師侄的清修。
“無痕,無痕,我是你三師伯”俞岱巖在樓下喊道。
不一會兒,樓上下來一人,正是張無痕。他給俞岱巖行了一禮,道:“三師伯好。”
俞岱巖見兩年來張無痕不僅長高了許多,而且舉手投足竟有道家真人的氣息。他自然心喜,武當有什麼大事,張三豐和武當諸俠都要他參與商定,從來不落下於他。因此,他也是知道,張三豐為何送無痕進道藏閣,無痕又為何讀道無為。
“無痕,你越發清瘦了”俞岱巖關切道。
張無痕心知,俞岱巖必定有事,否則不可能來找他。於是,他道:“無痕讓師伯掛念了。”
俞岱巖不開口,張無痕自然不好先問。時間緊急,也由不得俞岱巖不快些出口了,於是他一五一十將劉元青之事,包括宋青書,以及之後又派了五名弟子過去說了一遍。
“師伯想讓無痕去?”張無痕淡然道。
“師伯也不想打擾你的清修,可武當已無可用之人,三師伯手腳……”不等俞岱巖說完,張無痕道:“三師伯且不可這麼想,無痕去一趟便是了!說什麼也要保回宋師兄無恙。”說完,張無痕心中也苦笑一聲,他如今修為不足當初一二分,雖然讀遍了九霄道玄經,可怎麼看這本經書也只不過是一本普通的道家經書。
關於張無痕失去武功,俞岱巖自是不知。否則就算武當派只剩下他一人,也不會派張無痕出去。
“事不宜遲!無痕這就收拾東西吧”張無痕起身道。
俞岱巖道:“一切小心,小心。”
……
自從兩年前上山,這還是第一次下得山去。可他道心小成,多餘的情緒也難以動搖他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