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大方面的問題,至於小的就更多了。買官賣官、稅賦繁雜、民心動亂……
放眼看去皆憂患。
但正因為多,所以切入點的選擇很重要。題目雖然出了,考試可以自由答卷,但選擇不同,結果也會大有不同。
足足思量一炷香時間,葉藕桐做出決定,要從民艱入手。聖賢有說:民為重。以這個話題切入,只要掌握尺度適宜,各種展開基本無問題。既直抒己見,又合符規矩,不出岔子。
想清楚思路,他長舒口氣,舉起筆來醮墨。
這時候,不禁又抬頭去看了看陳三郎,看其有沒有好轉。但當看到陳三郎顫抖的幅度,反而有加劇的跡象。
看樣子,短時間是不可能好得了。
“只希望他能堅持住,最起碼能完成這一篇文章……”
殿試固然罕有落榜的,但要是你交了白卷,可就不好說了。一個不測,非但取不到功名,還可能會被標註上“不敬之罪”受到懲治。
又嘆一口氣,葉藕桐壓下雜念,揮毫落墨,開始寫文章。
唰唰唰!
這個時刻,殿上不少貢士都已思慮完畢,選好落筆的選題,開始打草稿了。
殿試氛圍確實寬松許多,考場乃堂堂大殿,寬敞輝煌,與之相比,鄉試會試所住的考號簡直就是監獄——狹窄,髒汙,晦暗……
更重要的是基本能拋開落榜的巨大精神壓力,整個人的面貌顯得輕松,連文思都變得敏銳起來,因而運筆都不慢,奮筆疾書。
三百名貢士,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沒有提筆的了。
陳三郎。
他無法提筆。
當一個人的身子抖成那樣,雙手彎曲如同雞爪,如何能提起筆來?即使勉強撚起了筆杆子,也根本運轉不穩,寫不成字。
這樣的感覺陳三郎太瞭解清楚了。
在以往多屆童子試中,他曾多次體會到其中苦澀的意味,那種無能為力、要為之絕望的意味。
有時候,真得要讓人恨不得一頭撞到牆上去,終結一切。
沮喪、絕望、屈辱……
陳三郎咬牙堅持坐在那兒,閉著眼睛,一次次努力讓自己平複下來。他有這個信心,既然能克服這毛病一次,那麼就會完成第二次。
一路堅持,一路波折,終於走到今天,走到了殿試之上,豈能輕言放棄?豈能就此交一張白卷上去,終結所有一切?
那樣的話,就如同命運跟自己開了個天大玩笑,繞了一個大大的圈子,最後又回到原點。
座上諸位主考官的目光掃下來,一些停留在陳三郎的身形上,略微帶些著複雜的思緒,在他們看來,無法提筆寫文章的陳三郎在殿上是那麼格格不入。
三百貢士在,斯人獨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