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一戰的細節根本不需要描繪的太多。
那一戰當中,趙國雖然是處於各方面的全面劣勢,但在軍隊之中,劣勢並非就是不能打。
然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自趙括到來之後。
他們沒有走任何一步正確的棋。
他們處於守勢,當時的太行山脈易守難攻,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然而趙括剛到沒多久之後,第一個下達的命令不是別的,卻是全軍出擊。
這就很讓人費解了,以至於周邊的地形根本沒有探查清楚。
四十萬的大軍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趙括卻要強行在數天之內進行調動。
以至於原本近乎于堅不可摧的防線。
在趙括的手中又顯得是那麼的脆弱,白起以不過兩萬五千人,便繞到了他們的身後,徹底封鎖了他們的後方。
在前方一連串的詐降之後,趙括就徹底進入到了圈套裡面。
到這裡,秦軍已經不統計戰損了。
這是個很侮辱的事情,但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到了這一步,白起的想法已經是簡單明瞭。
那就是吃下這四十萬的趙軍。
最終的結局,沒有任何的變化。
困守于山四十八天,陰陽相殺,人肉相食。
餓的連刀子都拿不起來的人,只能夠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只是沒有人會想到,白起會做出那麼一個,驚天動地的抉擇。
“坑殺。”
四十萬的降卒啊。
不管是如何想象,都讓人感覺到難以置信。
這些人,全都死了。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之下,一個趙國死了四十萬人,其餘的不說,國內的實力絕對是空虛到了一個極點。
但是這樣的做法,也引來了另外一個弊端。
那就是趙國上下,幾乎從蒙童到大王,都是上下一心。
如此殘暴,如此虎狼的秦軍,沒有任何一個趙國人,想落在他們的手裡。
於是後面邯鄲之戰發生。
白起早已經看出來,邯鄲事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