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
秦昭襄王十五年,這一年,白起四十歲,因功升為大良造。
發兵攻魏。
昔年有樂毅,五國聯軍攻趙,連下趙國七十餘城,傳為美談。
這一戰白起領兵攻魏,一連奪取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似乎,也差不了太多,當然,強弱的對比還是有的。
但僅以數量上來看,一樣輝煌。
至此魏國幾乎只能夠苟延殘喘,而秦國的東出,也已經是掃平了障礙。
但東出的大門開啟了,不代表秦國就可以安然無恙。
楚國。正在秦國的南方虎視眈眈。
隨時準備兇猛的撲上來,咬秦軍一口。
於是白起掛帥,進攻楚國。
第一戰,楚國敗,無奈割地以求和。
第二年,白起再戰楚國。
親自率領精兵數萬,沿漢江東下,直接進攻楚國的中心地區。
出發之時,白起來了個操作,這個操作就是後面所有人都津津樂道的。
破釜沉舟。
雖然很離譜,但事實上是真的,破釜沉舟這個東西,真是白起最開始用的,雖然後面廣為人知,是因為項王......
項王打的還是親兵,這就很尷尬了。
但沒關係!
白起的軍隊在過河之後,就拆除橋樑,燒燬船隻,自斷歸路,表示決一死戰之心。
隨後再命令另外一部分兵力,從兩側進行迂迴。
又展示了一波大迂迴的攻擊策略。
楚軍一時之間始料未及,迅速潰敗,被斬首數萬。
隨後白起軍一路勢如破竹,準備攻打到楚國的首都。但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重城,鄢城。
這地方地勢險要,加之於城高堅固,秦軍就是拼了命,一時之間也難以啃下來這塊骨頭。
而對於白起來說,自己的兵死亡,很難受。
而敵人的死亡,則不被他看在眼裡。
既然攻打不下,那就換個方式。
秦軍在另外一邊直接築堤蓄水,隨後修了一條長渠直通楚國鄢城。
自古以來,水火無情,水淹之下,又有幾個人能夠安然無恙?
白起直接引水入鄢城,鄢城無奈被破。
隨後扼住長江,攻打西陵,至此楚國的首都近乎於成為孤立無援的狀態。
又一年,白起再次為了擴大戰果,勢如破竹一般直接攻破楚國首都,直接燒了楚王先王的陵墓。
也幸虧是楚王跑得快,被迫遷都,不然屍骨估計都沒了。
這一戰近乎於直接將楚國打廢,元氣大傷。
楚國從此也沒有了與秦國爭雄的實力。
隨後秦國的戰車繼續進攻,伐魏,魏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