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你是這個猛男的爹。
你這個二兒子天下無敵,手中的勢力龐大到想殺誰就殺誰的局面。
你還在這兒遲疑,遲疑自己的皇位到底傳給誰?
這不是扯淡嗎?
沒你兒子,你這個天下都打不下來,這還不傳給二兒子?
然而,李淵遲遲下不了決心。這也就導致了兄弟之間必然出現裂痕。
李世民想殺李建成,難道李建成不想殺李世民嗎?
扯淡呢,要換一個人是李建成,那估計晚上睡覺都睡不好,你旁邊站著這麼一個猛男,偏偏你又是他的攔路石。
這種情況下還能睡著的人,那屬實是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等到李世民來的時候就乾淨的讓位。
因為真的沒有反抗的餘地。
打不了的,李淵他們綁一塊都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看看那些大將,全都是李世民的手下,文臣也是,這怎麼打?
要麼就是一直心心念念要做掉李世民,這也是肯定的。
李建成畢竟不是個傻子,但可惜,和李世民比起來,手段差的太多了。
當李淵遲遲下定不了這個決心的時候。
其實玄武門之變,就已經是必然了。
從某些方面上來看,其實秦戟覺得玄武門之變都不算是李二的黑點。
因為真正的瞭解之後,當時的情況就是已經退無可退的局面。
要麼李建成死,要麼他死,就是這樣的乾脆。
你是李世民,你樂意嗎?
這個天下都是你打下來的,結果到了最後,你屁都沒有撈到,你甘心?甘心當一個藩王,任人魚肉?
你說你願意,這話說出來沒人肯相信啊。
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兩個人也是計謀百出。
收買尉遲恭失敗,隨後派人刺殺尉遲恭,又上書房玄齡杜如晦有錯,將兩人貶走。
甚至李元吉還密奏李淵要殺李世民。
雖然沒殺,但也是將其囚禁在了長安城,而沒有讓他去洛陽。
是的,原本李淵是想讓李世民去洛陽那邊,統領陝西東面,就當是封王了。
但是李建成不願意。
為什麼?
“秦王若至洛陽,則有土地甲兵,不可複製,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爾,取之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