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聽了朱慈炤的話卻也沒有反駁,與李自成交戰多年,一些傳聞他還是知道的。
朱慈炤見崇禎沒有反對,便接著道:“其三,自正月李賊來攻,三四月之間,已佔領我大明大部分地域,我等南逃,足在明土,實踩賊地,若李賊懷疑我等未死,我等在賊區豈不是插翅難逃?故兒臣此三計,命人奉玉璽待賊,實則為安賊之心,只言奉玉璽厚葬我等屍身,而我等安心南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
崇禎皇帝遲疑了,因為在朱慈炤一開始說南逃的時候,他便已經打算要帶著玉璽南逃了,現如今朱慈炤卻說要把玉璽留下,這讓崇禎帝猶豫不決,這可是皇帝的象徵,是權力大握的憑證。
“皇兒,留下一二枚予賊,餘者隨朕等南下,可否?”
再三思索,崇禎皇帝還是不想將玉璽全都留下,提出一個折中建議。
“......”
朱慈炤面露難色,崇禎皇帝提出的折中建議在朱慈炤看來,實在不能算是折中建議,因為明王朝的印璽數量是二十四枚!
恐怖吧?
當然,每一個印璽都有各自的作用,比如皇帝奉天之寶,乃是為傳國璽,以鎮萬國,祀天地,用於祭天等大典禮儀;皇帝之寶用來頒詔與赦,屬於皇帝日常用璽;皇帝信寶,為徵召軍隊,用於召親王大臣及調兵征伐;天子之寶,以祭享百神,用於祭祀山川鬼神......等等等
這每一個印璽可以說都是獨一無二,十分重要的,可要是按照崇禎皇帝的說法,留下一兩顆給李自成,自己這些人豈不是要帶著二十多枚印璽南下?這印璽要是像指甲蓋那麼大,崇禎皇帝就是帶上一百枚,朱慈炤也沒意見,可是這可是國璽,最小的一枚都有拳頭那麼大,帶上二十多枚,不暴露身份才怪。
見朱慈炤期期艾艾的不說話,崇禎皇帝便道:“帶二十餘枚南下是有不妥,不若便帶上十五枚吧。”
說到這,崇禎皇帝一副肉疼不已的模樣。
唉,只帶十五枚印璽,要扔掉十枚,真是讓朕心疼啊!
這個......
朱慈炤還是不說話,低頭不語。
崇禎皇帝見朱慈炤的模樣,知道朱慈炤認為帶十五枚印璽也不妥,不禁有些生氣,氣沖沖道:“十五枚不可,十枚當行了吧!”
朱慈炤抬頭看了崇禎皇帝一眼,急忙又垂下了眼眸——意思很明顯,十枚玉璽,他朱慈炤也是不贊成的。
氣!
十枚竟然也不可帶?
崇禎皇帝大怒,以他節儉的性格,先不說這印璽所具有的政治價值,就說印璽本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那也是價值連城,因為製造玉璽使用的可都是一整塊上好的玉料,每一枚玉璽所使用的玉料價值都在萬兩白銀以上。
朱慈炤一塊都不願意帶著,就等於白白的扔了幾十萬兩白銀!
肉疼!
崇禎皇帝是真的肉疼!
喜歡我是崇禎四皇子請大家收藏:()我是崇禎四皇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