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父要知道張母的想法得氣得夠嗆,當年差點就成了,自己差點都沒媳婦兒了,這事兒這麼大,怎麼可能輕易過去。
李世言覺得自己今晚上可能會被滅口,知道了這麼機密的事,自己是應該裝不知道呢,還是裝不知道呢。
其實這事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
張母年輕的時候也是小有姿色,人又能幹,到了該嫁人的時候,說親的一家接一家。張嫂子那時候和張母關系挺不錯的,也算了解張母的情況。回去一合計,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堂弟也到了適婚年齡,人長得也周正,配張母剛剛好。
張嫂子行動力真不會蓋的,第二天就找到張母說了情況,張母挺信任張嫂子的,也同意見見面,就這樣,張母和這個堂弟見了幾面,兩個人感覺都還不錯。
要按常理來說,這事差不多就定了。哪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張母父親幹活的時候扭傷了腰,比較嚴重,送到醫院說要修養好幾個月,不僅不能幹活,還得吃藥養著。
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就是父親,母親的身體不太好,幹不了重活,家裡的弟弟才幾歲大,根本就維持不了日常開支,張母就提要求說必須每個月給孃家兩百斤粗糧。
想當然,男方不願意,娶個媳婦兒還要供著孃家人,這事兒沒幾個人能同意,婚事也算是黃了。
這可便宜張父了,他之前就喜歡張母,但是下手太慢,現在有了機會,怎麼也要抓住。張父回家就和張大伯說了,和家裡人談判了好久,才終於磨下來,也算是正式接手了張母一家,雖然開銷大,架不住人家樂意,幹活都是帶風的。
張父張母結婚後,也算是和和美美的,基本上沒怎麼吵過架,除了只有一子一女,生活也算過得去。現在講究的是多子多福,而不是少生優生,像張家這種只有兩個孩子,男孩子還只有一個的情況很少見。也因為這個,張母在張家其實不是很抬的起頭。
張家只有張父和張大伯兩兄弟,人丁不是很興旺,張父又只生了兩個,張梅花和張新陽。張大伯好一些,生了三個兒子,張新華,張新年和張新強,年齡都比張新陽大一些。張新華媳婦兒劉小枚,倆人育有二子,張寶軍,張寶龍,大的已經十歲了,小的也有七歲了。
張新年和他媳婦兒王小芬生的還要多些,大兒子張寶國今年九歲了,老二是個女兒張青青,今年六歲了,小的是個兒子,才三歲。
張新陽這一輩最小的張新強也是已經娶了媳婦兒,生了娃了,也是兩個,大姑娘張虹有六歲,小兒子張寶玉差不多五歲。
所以說,張大伯一家人丁確實興旺,老老小小加起來都有十五口人,而張父這邊就算上李世言肚子裡的也才五口人,差別不是不一般的大。
直到張新陽在部隊站穩腳跟,每個月雷打不動給家裡寄錢,張母心裡這口氣才算放下來,嫁到張家這麼多年,明裡暗裡說閑話的不少,有說她不要臉,專門拿婆家的錢補貼孃家的,有說她命不好,這麼多年還只有一個兒子的。
她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別人說的大部分都是事實,要真認真去計較,她肯定會把自己慪死,還不如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心裡雖然想的挺好,但每次受氣都能讓心情變差一點,即使大嫂有時會護著自己,但是人生在世還得靠自己,別人總不能永遠保護你的。
永遠都是要自己強大起來,這個道理,以前的劉翠香不懂,現在的劉翠香懂,世界兜兜轉轉總在變化,只有自己還是自己。
其實,日子熬一熬就過去了,恍然回首,過去的時光好像夢一樣,兜兜轉轉幾十年,總是回到最好的路上了,現在兒子孝順,兒媳聽話,也算是極好了。
張母忍不住掉下一滴淚了,為以前掙紮的自己,為沒有放棄的自己,也為以後的自己。
張父見張母哭了,頓時手慌腳亂起來,故作鎮靜道:“哭什麼,我不怪你了,別哭了,年齡都一大把了,還學人家小姑娘哭鼻子,知不知羞?”
張母本來還不是特別想哭,眼淚都要收起來了,聽到張父這句話,不知道心裡哪來的委屈,又哭了起來,不是梨花帶雨的那種哭,而是狂風暴雨的那種哭,哭得張父頭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