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以來,楊文興等人並未總是枯坐參禪,在智淨別有深意的授意之下,他們也時常與別寺佛子,交流論道。
不見智淨這個當師叔祖的都去親自收集資訊,打探虛實去了?
由於,五百僧兵所處的實力層次較低,卻也無法與其他佛子平等交流。
因此他們這些小輩,自然也不好乾坐著,總應該親自出馬,出些力氣才是。
也多虧他們有此無心之舉,才使得華嚴寺沒有落在後手。
原來,智淨大師剛一出去,還未等有所建樹,便被其他寺院高層給‘糾纏’住了。
眾寺高層都是老謀深算之輩,心中無不抱著同樣的打探想法,自然互相提防。
最後在誰也不肯吃虧的情況下,眾僧也想明白了,那就乾脆誰也別動吧,讓手下弟子們去自行串聯便是。
這也算眾高僧給弟子們佈置下的一個小小考驗。
楊文興等人得知訊息後,心中對此有些哭笑不得。
無奈之下,也只有繼續收集資訊去了......
渡臺,雖然只是一處島嶼,但面積著實不小,萬名僧人分散其上卻也顯得稀疏無比,各寺落腳之地距離較遠。
大寺來人,相互之間的排場都差不太多。
除了領隊禪師,身邊都還跟隨著三五名宗字輩佛徒,以及數百名僧兵隨行。
而中小道場,則就沒那麼多排場可講究,甚至個別門派,只有三兩人到此。
由於汐道法則不穩,對於進入其中的人數、以及境界實力都有著嚴格的限制。
十六處大道場,每家分別也才只有三個名額。
而除了全是比丘尼的淨蓮庵有兩個名額之外,剩下所有的中、小道場,各家也只有一個名額罷了。
此種名額分配之法,當然不是按照公平而來,完全是依據各寺實力,就算中小道場對此有些怨言心中不滿,卻也無法改變什麼。
經過各大大寺的統計之後,算出可以進入汐道的人數,總共將近百人。
雖然看似人數不多,但對於汐道的限制來說,卻是已經到達臨界點。再多出幾人,怕就是會發生不可測的禍事。
‘寧可少些,不可多些。’
這是苦陀先輩高僧,用血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
“宗善師弟,這次可多虧了你了。”
在華嚴寺落腳區,周圍並無外人,楊文興一臉感慨的對宗善說道。
原來,在這一個月當中,雖然眾人分別出去交流打探,但各自收穫卻是一言難盡。
楊文興對於交際打探之事,倒是並不排斥,也算擅長。
但他在苦陀人生地不熟,甚至連出家都沒滿三年,也著實沒幾個認識的人,就更談不上,打探出一些有意義的資訊。打探出的,也多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無關痛癢的訊息。
這不禁讓他不停感嘆,和尚果真是出了名的嘴嚴!
其實,楊文興倒是還有些詭譎手段能解決問題。
但此處高手遍地,卻也不好使用,因此無有收穫也是難免。
至於宗法此僧就更別提了,還不如楊文興。
每當與人交流時,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兩人的無能,完全襯托出了宗善的獨到之處。
宗善雖然在三人當中實力稍差,但卻是個八面玲瓏之人。在旃檀遺島時,廣成廣法就放心的將一些事物交由他去安排,而且宗善都能將其打理的井井有條,極有章法。
更何況,此僧交友廣闊不是二人可比。在宗善看來,收集資訊之事,完全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