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除開,那就只剩下寥寥可數的幾位皇子。
三皇子蒙羞,五皇子涉嫌毒害太后均被禁足,最得陛下寵愛的七皇子又病重,那如今就只剩下……
二皇子和六皇子。
“殿下……殿下是說請瑞王殿下來?”康大人舌頭打結。
瑞王。
是啊,如今二皇子身份不同往常了。
已經是瑞王,大楚這一代第一個封王的皇子,按理本該聖寵最盛的。
可瑞王卻是個倒黴催的,他這王位是靠長寧求來的。
或許是大楚第一個奉子封王的皇子。
可不管怎麼說,瑞王的封號擺著呢,封王大典也已經舉行完畢,還有誰會比瑞王更合適呢?
“多謝殿下指點,臣感激不盡。”康子明如蒙大赦。
瑞王既受大公主厚恩,自然會和大公主統一戰線,那不就是大公主本人嗎。
長寧頷首:“你回去請旨,別忘了帶上小晉王。”
康子明一怔。
小晉王年歲雖長於長寧,但怎麼看都還是個貪玩的孩子,陛下也沒有重用小晉王的意思,怎麼大公主會在這個時候要他提起小晉王來?
“父皇一直感念晉王兄一脈,如今有這麼個便宜功勞送給小晉王做禮,父皇自會高興。”長寧道。
這就和當初曹彧與秦無疆被派到慶安撿漏一樣。
別人用血汗將大局佈置好,功勞卻由上面指派來的同齡領走。
這樁案子吃苦受累的肯定是刑部和徐節等人,但是最後,功勞一定會落在主審官的頭上。
現在建的二皇子和小晉王就都是來撿漏的皇親國戚,混個資歷。
康尚書通曉官場上的人情世故,何況這個大案的功勞註定會被三皇子記恨到死,他可不想要。
還是叫瑞王和晉王兩位爺領去吧。
長寧噙笑,果不其然,第二日的朝堂上,康尚書就舉薦了二王主審此案。
皇帝看了長寧一眼,長寧出列:“此案涉及行刺兒臣,兒臣應以證人之身出堂,不便主審,康尚書所諫正好。”
滿朝文武便明白,這是康尚書事先和長寧透過氣兒的結果。
只是這樣一來,豈不是在重用瑞王?
群臣心中暗驚。
原來鐵血公主的每一步棋都是早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