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原到西域的路上,每經過一個州府,或者公路,都能看到一些人在歡送北上計程車兵。
這已經是一個以身報國為榮的年代。
母親正在給自己的兒子包路上吃的,父親也不忘多教育幾句眼前喜歡鬧事的小兔崽子。
村頭的姑娘也種好了樹,等自己的心上人回來的時候,一起在屬下聞花賞月。
在長安到興慶府的大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一隊隊身著制服的廂軍。
他們有的作為預備役,要去敦煌集合。
有的則作為後勤部隊,分擔從各州府調集糧食的重任。
聽說這一次,皇帝是鐵了心要為宗澤元帥復仇,全軍上下的小夥子們也是同仇敵愾。
趙桓抵達高昌的第一天,各路官員盡數來朝見。
一時間,西域各路宋軍士氣大振。
探子已經跑死了好幾匹馬,將宋朝皇帝抵達西域的訊息送到皇宮。
宋朝不斷增派兵力,甚至現在皇帝本人率御林軍親至,無疑給遼國巨大的壓力。
當年,党項就是被宋國皇帝的御林軍打滅的。
這一點,李乾順終生難忘。
遼國的朝堂上立刻分出了兩派,一派主和,一派堅決主戰。
主和派覺得宋國此次集結大規模軍隊,揮師西進,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滅掉新生的遼國,而是彰顯天朝武力。
當下,大遼剛與西邊的大食國打完一仗,雖說贏了,但也有傷亡,需要時間調整。
且西線大食的部隊軍隊尚未退走,若東線開戰,大食軍隊必然趁機進攻。
屆時被雙線夾擊,必敗無疑。
若現在貿然與宋國開戰,無疑是自取滅亡。
主戰派則痛罵主和派是遼奸!
據前方軍報,宋國皇帝調集百萬大軍西進,滅遼之心昭然若揭。
若不應戰,只有死路一條。
這一日,耶律大石巡檢了他的軍器監。
遼國的火器製造已經提上日程,在大宋的經驗基礎上,速度非常快。
這正印證了那樣一句話:從無到有的難度,比從一到一萬,要難十萬倍。前者是對方向和未來是否存在的懷疑,後者只是解決標準化的問題。
耶律大石目前已經有三千火槍,製造出了一百門火炮,有震天雷千餘顆。
遼國的刀、槍、盾牌、鎧甲,都在更新換代。
只要再給耶律大石三年時間,遼國的軍備和戰鬥力將會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