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儲備糧食是朝廷特殊時期用的,例如大規模的戰爭,大規模的天災。
蠻族對河西的破壞,還無法達到動用戰略儲備糧食的地步。
河套路這些年靠賣資源可是賺了不少錢,而且因為是軍事戰略要地,長安和東京許多商人想在這裡做生意,給河套路的地方官府交稅可不少。
另外,河套路還是大宋養馬最多的地方,樞密院每年向河套路採購戰馬的數量驚人。
雖說都是朝廷衙署,但財務賬面卻是分得一清二楚。
河套路的官府有錢。
就說這河套路和隴右都護府,最近在大宋可是沸沸揚揚。
一個是打高昌國的前線,一個是疏通吐蕃的前線。
無論是哪一個,一旦仗打完,必然如同朝廷開拓交州、南海、遼東一樣,伴隨著巨大的商機。
下一批,必然又會造就一批富人。
從潭州、江陵、成都府到長安甚至幽州,都有人在密切關注著。
這也反映出一個現象:民間對朝廷的信心越來越足。
如此,各地的銀行生意也越來越好,更多的人願意將家裡的黃金儲存到銀行。
這一段時間,從地方官府收集上來的訊息,各地都陸陸續續有消化一批交子到民間,黃金和白銀的儲備突然增加了幾十萬石。
眼看前方的戰爭頗為順利,趙鼎的覺也能睡著了。
這一日,石洵對趙桓道:“陛下,進五年,有五萬大學卒業的人進入了河套路,有三萬大學卒業的人進入遼東,五千大學卒業生漂洋到南海,前不久,秦相公從南海送來奏書,希望朝廷再引渡一萬大學卒業的學生過去。”
“準!此時你來去處理便是。”
趙桓對石洵的工作顯然非常滿意。
教育這些東西本身是急不得的,從靖康二年,趙桓舉起屠刀在大宋境內瘋狂殺人開始,到靖康十二年,整整十年。
大宋的教育改革已經整整十年。
這十年,幾乎是將傳統的那一套用最粗暴的方式撕掉了,然後強迫性的執行了新的教育制度。
石洵就是趙桓的前鋒人物,他幾乎不參與道朝堂的鬥爭上,一直專心狠抓各地的學校和教育問題。
如今,大宋才真正算得上是人才濟濟。
一旦教育體制建立起來,人才只會越來越多。
和吐蕃人不一樣,漢人自古以來就深刻明白讀書的好處。
許多窮苦人家,都願意負擔很重供孩子讀書。
所以,留給趙桓的基礎盤是非常靠譜的。
“石卿,你功不可沒,朕要封你為魏文公。”
“多謝陛下,為陛下分憂,是臣的職責!”
“石卿,準備一下,隴右和高昌,都需要人才。”
“臣明白!”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