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子飛快跑到泰安:“陛下,水退了,水退了!”
趙桓正在喝茶,他面色如常,氣定神閒,但其實手心已經布了一層細汗。
終於退了!
在水退之後的這些天,趙桓便在京東路遊走,四處訪問民情。
要說做實際的事情,他什麼都沒有做。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一個精神領袖,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人們需要有精神支柱。
具體的事情,由政事堂和河北路宣撫使去完成就好了。
災難雖然無情,但能凝聚人心!
透過這一次的洪災,趙桓也看到了朝廷的組織效率和動員能力。
從長遠來看,一個高效的朝廷是國家崛起的基礎。
幾天之後,趙桓渡過黃河,到了河北。
他看見河北大片大片良田被淹沒,看見遷移的百姓在原野的長道上排成長龍,每一個人都神情低落。
他們並不會背井離鄉往南邊,而是等到洪水退後,再次返回去。
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沒有人願意離開。
三天之後,皇帝抵達已經被淹沒的濮州城北的一處人工堤壩上,這裡堆滿了土包,洪水被擋在堤壩前面。
前方還有整齊的呼喊聲,那是士兵們正在給自己打氣。
他們都赤膊著上身,一個個年輕有活力的小夥子,肩膀上扛著一包包泥沙,繼續在加固堤壩。
而山丘上的宣撫使軍帳門口正有許多士兵在做日常的訓練。
天空一望無際的藍,就像一塊藍色的琉璃。
皇帝的到來,引起了全軍將士的歡呼。
人們暫時忘記那八萬同袍死去的悲痛,徜徉在勝利的喜悅中。
山丘下,一些村婦和農民,準備了簡陋的食物,正和一些士兵蹲在草地上有說有笑地享受著這人間美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沒有什麼比劫後餘生更令人開心。
當趙桓見到宗澤的時候,這位古稀的老人,更加蒼老。
看得出,這一段時間,他的內心也飽受煎熬,但他的眉宇間的皺紋,卻如同稜角分明的溝壑,他的眼中看不出絲毫動搖。
也正是他率領主力部隊繞道進入濮州城北面,日以夜繼,在此處填出了一個堤壩,不斷氾濫的洪水才被生生擋在了這裡。
要知道,這後面可是有十幾個縣,百萬百姓,包括邯鄲,正是河北平原地帶,是河北的糧倉,關係到河北此後的發展。
宗澤單膝跪地,正要因那死去的八萬將士請罪,被趙桓攙扶起來,並且打斷:“這些時日辛苦宗公,多虧有宗公在!”
“陛下……”
趙桓道:“朕會為他們修建宗祠,將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刻上去,千年以後,依然有人記得他們是誰,朕還會善待他們的家人。”
“宗公,你保住身體,朕還有太多太多事,需要你的幫助。”
宗公深吸了一口氣,內心是五味陳雜:“謝陛下!”